396手冊審核-《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第(3/3)頁
“姐夫,不再做一個嗎?”王敬民指著南瓜問道。
“今天意思意思就得了,不夠吃點咸菜將就一下。等星期天給你做魚吃。”唐植桐將菜盛出來,沒有再做一個的打算。
“好吧。”王敬民略有失望,豆丁大點的孩子,跟鳳芝差不多,一天到晚想著吃。
吃飯的時候,唐植桐提了一嘴松子,說等曬干炒好后再送過來。
葉志娟倒沒說什么,反而是王敬民饞的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
最近電力不是很穩定,等唐植桐和小王同學往家走的時候,路燈已經熄了,不過好在月朗星稀,路面還是能看得清的。
路過王府井大街那幾家不要糧票的飯店時,唐植桐瞅了一眼,已經有人或坐著小板凳、或和衣靠在墻角排隊…
都是時代里的一粒塵埃,能力大點的可能能算一粒沙子,在困難面前,大多數都不能幸免。
回到家后,小王同學簡單洗漱一下,開口問道:“哎,睡嗎?”
“我先看一會書稿,不好耽誤咱媽太長時間。”唐植桐將臺燈拉開,回報以抱歉的微笑。
“好吧,那陪著你。”小王同學也不催,自行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坐在唐植桐身邊蹭個燈光。
唐植桐不知道這是第幾稿,但一目十行大概瀏覽了一遍,就發現了幾個問題。
內容寫的很詳實,分類也很明確,語言也很淺顯,可能是習以為常,編者對于消毒的必要性沒有充分的體現出來。
對于消毒,唐植桐可是太熟悉了,小的時候去村衛生室打針,明明()
沒幾個病人,卻還要等,等注射器及針頭消毒完成。
消毒設備是一口蒸鍋,將泛黃的玻璃注射劑和諸多針頭放在鋁制快餐盒里,快餐盒開口放在蒸鍋中,大火猛蒸半小時,消毒就完成了。
注射器只有一個,針頭卻有好多個,每給一個病人打完,大夫會換一個針頭。
這樣做肯定不符合規定,但這已經是村衛生室能盡的最大努力。
不著重強調注射器消毒的情況下,唐植桐不敢想象啥都不懂的赤腳醫生會做出什么事,畢竟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血液傳播,比如乙肝。
搞手冊、培訓赤腳醫生本來是個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若是因為不重視消毒而造成諸多疾病傳染開來,那就不是功臣,還是民族的罪人了。
除此之外,唐植桐還發現這版文稿里面沒有草藥的插圖,拿到書的人,即便是認識字,也不一定能準確辨別出草藥。
插圖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要放,還要寫明各種草藥的生長環境、大概采摘時間、如何炮制加工等內容,做到拿到這本書就能依葫蘆畫瓢,不用了解任何醫學原理就能治病才行。
唐植桐認為還有第三個不足的地方,此版書稿中沒有提及各種藥物的沖突、克制關系,若是僅僅按圖索驥,可能會出現藥物相克導致的意外,這是唐植桐不愿看到的。
整理了下思路,唐植桐擰開鋼筆,在信紙上奮筆疾書。
將這三點寫完,唐植桐沒有立馬貼上去,而是夾在書稿中,打算明天再過一遍。
在合上書稿之前,唐植桐猶豫了一下,又撕下一張信紙,寫下了幾個字:雞血療法,慎用,不推薦。
做完這些,唐植桐看了一眼手表,已經十一點多,輕輕推了一下旁邊支著胳膊犯迷糊的小王同學:“不早了,睡吧?”
“寫完了?不知道你的名字會不會出現在編者名單里,回頭等印刷了,我高低得買幾本收藏。”小王同學睡眼惺忪,揉揉眼,打個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