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驚蟄前,張桂芳就叨叨什么“雷打驚蜇前,高崗能種田”、“雷打驚蜇后,河灣能種豆”。
唐植桐對農諺不熟,但知道驚蟄前后該翻地了。
這兩天唐植桐也沒顧上郵政編碼的推廣,下班就往家跑,把院子里的地給翻了一個遍,順帶著把草木灰偷偷撒下面,瞅著時間差不多,再去接小王同學回家。
驚蟄的時候,地已翻完,唐植桐還搭了個架子,用的是工地收集的野樹。
野樹不粗,直徑十來公分,沒法用來制造家具,要么在工地被燒掉或要么被附近農民收集回家燒掉,但搭個架子還是可以的。
唐植桐把野樹樹干稍微處理了一下,底部外層碳化,這樣能有效防止腐爛。
架子搭好,下一步就等張桂芳種一些蔓藤蔬菜,比如黃瓜、絲瓜、葫蘆等。
唐植桐計劃在架子下再種些其他菜,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空間,多產點副食。
相信等夏天就能瓜果飄香,在架子底下乘涼,喝壺茶,想想就美滴很。
此外,唐植桐又種了兩顆棗樹,希望能活吧。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還錢。只要能活下來,秋天就吃上郎家園甜棗了。
驚蟄前后,沒下雨,沒打雷。
張桂芳嘟囔了一句今年種地難,有倒春寒一類的話。
唐植桐沒往心里去,他收到了萬向陽的信。果不其然,這家伙出差押運了,沒有上門恭賀的意思,在信里塞了兩塊錢份子錢,并約唐植桐啥時候有空再一塊去打獵。
唐植桐回信,說每個周末都可以,只要萬向陽打電話或寫信提前跟自己說就成。
俗人嘛,先顧家里,再顧工作。忙完家里,唐植桐才開始著手推廣郵編。
唐植桐先用笨法子,每次投遞都會帶上一些新式信封。
信件投遞到位后,唐植桐追問一句:“您寫回信嗎?現在郵電有新式信封,信息填寫更精確,有助于收件人更快收到信件。”
得益于唐植桐前期做的工作到位,人緣好,每當這時幾乎都會掏錢買上一個信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