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不止王靜文相信國家郵電,絕大多數百姓都相信。 入職不到兩個月,唐植桐已經派送了好幾次“特殊信件”,因為走匯兌寄錢需要繳納手續費,所以不少寄信人選擇把錢直接塞在信封里,然后在信封背面明晃晃的寫上“內有人民幣xx元,請投遞員同志務必面交,謝謝”。 所以唐植桐哪怕干著挺累,也心甘情愿,被人信任是一種非常愉快的事情。 佳人有約,唐植桐自然要去。 投遞完第二輪,唐植桐回家跟母親說一聲,簡單用了點飯,把自己捯飭了一下,就騎上自行車往劇院趕。 《茶館》是人藝的招牌,演出地點在首都劇院,劇院坐落在王府井大街,燈市口大街西口的北邊,緊挨著大鵓鴿市、小鵓鴿市。 據不可考的傳言,這里是明清的鴿子市,也就是賣花鳥魚從的集市。 之所以說不可考,是因為這種說法沒有歷史文字證據。 但其實也有一定依據,那就是四九城的胡同名稱命名規則。 明清時期胡同起名沒那么講究,一般干啥的就叫什么街,胡同里有名人就按名人的姓或官職來命名胡同名稱,當然也有根據地形或行當來命名胡同名的情況。 打個比方說,豬市大街、羊市大街、馬市大街,就是以前做買賣牲口的市場,花市大街、神木大街就是買賣紙花、木材的地方。 后來由于有人覺得名稱不雅,豬市口改名珠市口、驢屎路改名禮士路……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有了上次看芭蕾的教訓,這次唐植桐來的早,站劇場門口等王靜文。 沒見著人的時候,內心還沒啥,就是普通朋友,不就是看個話劇嗎? 等見著人,看著那笑靨如花的面容,唐植桐突然詞窮,張了兩次嘴,脫口而出的卻是:“那個……那個衣服的差價,過幾天給你成嗎?我現在沒錢了。” 說完臉就紅了,這也太失水準了! 聽完唐植桐的話,王靜文卻笑的更開心了:“那個沒差價,跟你給我的一樣錢,你安心穿。” 首都劇場放現下是拔尖的存在,有上下兩層觀眾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