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光明背后的陰暗-《華娛之白金年代》
第(3/3)頁
“你晚上有空嗎?咱倆去看電影吧。”
楊樰不說話,顯然是因為簽約的問題,和林曉光產生了分歧。
“不要說不。”林曉光有點命令的味道。
“不。”楊樰賭氣說。
林曉光一臉無奈。
緩了緩,楊樰意識到自己的任性,轉換了個低聲細語的口吻:“曉光,你就聽我一句勸,跟著花姐準沒錯,華宜不是那么好待的,你看我一年到頭,有幾天得閑的日子?”
“好,你讓我考慮考慮,我決定好了,會提前告訴你?!绷謺怨饽椭宰樱笱芰艘痪?。
“真的?”
“真的?!?
“沒騙我?”
“你總得給我時間考慮不是?”
見林曉光稍稍有松口的跡象,楊樰又恢復了笑容:“那行,咱倆吃完就去看電影?!?
“想看什么電影?”
“今年的賀歲檔有哪幾部電影?”
“《手機》、《無間道3》……還有什么來著,一時半會兒忘了,著什么急啊,去了電影院再說?!?
“行,那咱們走吧?!?
話說,提到賀歲片,很多人都會自然而言地想起馮小崗,這位被內地媒體號稱“賀歲片之父”的男人。
然而,賀歲檔的前身是賀歲片,最早的賀歲片其實是出現在香港。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個歲末年初,香江群星總會湊在一起,拍幾部不太在意片酬的電影,把熱熱鬧鬧、辭舊迎新的氛圍通過大銀幕傳遞給觀眾。
至于內地的賀歲檔,很多人都會想起馮小崗和葛憂,從1997年的《甲方乙方》開始,倆人攜手將賀歲片的概念深深植入人心,并在相當程度上帶動了整個中國電影市場賀歲檔的興起。
但實際上,內地首次提出賀歲片這個概念的人,并不是馮小崗,而是陳佩斯。
是的,就是那個曾經在春晚舞臺上家喻戶曉的“陳小二”。
作為中國電影市場化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陳佩斯在1995年《太后吉祥》的策劃書上,就打出了“中國第一部賀歲片”的旗號,比《甲方乙方》早了三年。
當然了,不管怎樣,從《甲方乙方》開始,“馮氏喜劇”就引領了中國電影人爭相競逐賀歲檔的熱潮。
隨著賀歲檔的蛋糕越做越大,誰都想分一杯羹,于是賀歲檔也和中國電影市場一樣變得魚目混雜。
毫無疑問,2004年的賀歲檔,馮氏賀歲片《手機》在觀眾中投下了一顆手雷,全國票房突破5000萬元,成為2004年賀歲檔電影票房第一位的影片的同時,也讓一個叫崔泳源的主持人因為這部影片,陷入了漫無邊際的質疑,和充滿譏諷的輿論漩渦之中。
可惜,沒有人在意真相如何,《手機》還是比下了劉德華、梁朝偉的《無間道3》,另外,《我和爸爸》、《玉觀音》、《地下鐵》、《安娜與武林》等影片,因檔期擁擠,都是來去匆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长汀县|
库车县|
沽源县|
石河子市|
冕宁县|
仪征市|
林芝县|
拜泉县|
达日县|
舞阳县|
镇巴县|
淄博市|
广灵县|
清水县|
庆元县|
驻马店市|
八宿县|
河间市|
临沂市|
巩义市|
城口县|
永川市|
郁南县|
习水县|
彝良县|
东方市|
宜昌市|
漠河县|
谢通门县|
深水埗区|
裕民县|
道孚县|
涞源县|
崇信县|
兴宁市|
遵义市|
桦川县|
盐津县|
广德县|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