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她癟了癟嘴,退到一邊,也不再問了。 “姑娘,打聽到了,跟咱們一起回來的少女自稱沈青嘉,說是大老爺當年在梧州任縣令時有的她,當年大老爺任期一滿就離開了,說好的接她們母女二人回來也一直沒有兌現。去年她母親死了,不放心她一個人,才讓她來盛京認父的。” 說話的是個十三四的女孩,名字叫巧禾,是之前因沈青瑜落水之事受了懲戒的丫環,因著沈青瑜去了鳳陽縣一遭,已經養好了身體,回到了沈青瑜身邊。 她繪聲繪色的描述了一番她所打聽到的事,“她拿了塊玉佩說是沈家傳家寶,當年大老爺送給她母親做定情信物的。還有許多書信,說是大老爺當年為了追求她母親,寫的情詩,姑娘,你沒看見老夫人看那些信時的臉色,真是一會兒紅,一會兒白的,精彩極了。” “筆跡是……是大伯父的嗎?”沈青瑜又沒見過沈伯安,稱呼起來有些不自在。 “老夫人找人鑒定過了,說是大老爺的筆跡,所以決定先把那姑娘養在府里,”巧禾清了清嗓子,換了副語氣:“反正大老爺就要回來了,到時候等他自己判斷吧,老夫人是這么說的。” 最后又感嘆了一句,“不過這位沈姑娘確實長得好看,而且聽派去伺候她的丫環講,這是個沒什么心機的姑娘,說話直率坦誠,也好相處。” 另一名臉尖尖的丫環,名叫琴月,反駁道:“不見得!若真是個沒心思的,怎么不直接上門來,要在昨天那么多人面前喊出來啊!分明就是擔心沈家不肯收容,這才挑了時候嚷的盛京人都知道了。這下盛京有頭有臉的人家誰不知道沈家多了一個姑娘出來。” 其實這少女這么做,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她也拿不準沈家會不會認她。 沈青瑜想了想,不解道:“大伯父不是很快就要進京了,她怎么也不等等,若是真的,大伯父總不會不認她吧。” 琴月湊到沈青瑜身邊,壓低了聲音,“也說不準,大老爺多怕大夫人哪!說不準大夫人不準認,大老爺也真能不認呢!” 巧禾跟著道:“那確實,大夫人確實很厲害!” 沈青瑜聽了一耳朵的八卦,心想,若真是這樣,這個沈青嘉挑沈伯安還未到的時候,先挑明了身份,是不是代表她早就知道沈大夫人是個什么樣的人了,如果真是這樣,那她也算是有點意思了。 第二日,沈青瑜正在和溫氏一起說話,有小丫頭興高采烈的進來,“夫人,老爺來信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