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02章、現(xiàn)場診療-《人間無為》


    第(1/3)頁

    “這個說法淺顯易懂,邏輯貌似也順暢,讓我們中國人自己都不禁啞然,對呀,中醫(yī)藥可能不科學呀,否則我們古人的壽命怎么這么短。”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這個所謂壽命數(shù)據(jù),最早出自于林萬孝發(fā)表在《生命與災害》1996年第005期上,一篇名為《我國歷代人的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文章。”

    “文章中如是道:夏、商時期不超過18歲,周、秦大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

    “這樣一個遞增式的數(shù)據(jù),看起來也較為合理。其實完全是胡編亂造、毫無依據(jù)、荒謬之極。”

    “我們先看看,《生命與災禍》雜志是什么樣的性質(zhì),是否可作為學術引用的權威理論和參數(shù)。這本雜志,是滬上民防辦主管、1998年后又改名為《民防苑》的低級科普類期刊,主要受眾面是中小學生。他們的編審人員,也大多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編輯。”

    “那么,大家可以想象,這樣的雜志刊登的文章,哪有什么嚴肅性,更何談什么學術價值。”

    “當然,也有對古人壽命較為樂觀分析的書籍,這便是1994年出版的《中國古代人口史專題研究》的概略統(tǒng)計,二十四史中人物的平均壽命,西漢60.5歲、東漢64.5歲,三國時57.3歲,西晉時52歲。”

    “隋朝國祚短暫,戰(zhàn)爭頻繁,平均壽命也有55.3歲。到了唐朝,平均壽命更是提高到空前的65.6歲。五代十國亂世,平均只有61.8歲。”

    “宋朝64歲,元朝64.9歲。明清兩朝由于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chǎn)農(nóng)作物的引入,人們溫飽得以解決,明朝平均壽命達到了70.4歲,清朝更是罕見地達到了71.3歲。”

    “如此數(shù)據(jù),我也暫時不能完全肯定。但我們再來看這么一組數(shù)據(jù),現(xiàn)代歷史學家對墓志銘做過統(tǒng)計,據(jù)對唐代5100個墓志銘中5053個樣本統(tǒng)計,唐人平均年齡59.3歲。宋代4783個墓志銘統(tǒng)計,宋人去世時平均年齡為61.4,另據(jù)2944個明代墓志銘統(tǒng)計,明人平均年齡為67.6歲。”

    “這組數(shù)據(jù)雖然與二十四史、以及剛才說到的書籍數(shù)值很接近,但統(tǒng)計還是存在相似的樣本基數(shù)不夠的問題。但至少說明,古人壽命遠非不到30歲那么短暫。”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黃帝曾向歧伯請教,說:‘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不顯衰老;現(xiàn)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而動作就都衰弱無力了,這是由于時代不同所造成的呢,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不會養(yǎng)生所造成的呢?’。從這個對話中,我們了解到,黃帝時代國人的年齡已經(jīng)過了50歲,就算加上戰(zhàn)亂等原因,怎么都不至于打對折到20歲吧?”

    “《禮記》中記載,男子十歲叫做幼、二十歲叫做弱、三十歲叫做壯、四十歲叫做強、五十歲叫做艾、六十歲叫做耆、七十歲叫做老、八九十歲的人叫做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令哈市| 固阳县| 台北县| 拉萨市| 射阳县| 井冈山市| 英山县| 确山县| 八宿县| 于田县| 兴隆县| 达拉特旗| 襄樊市| 黔江区| 巴林左旗| 汉寿县| 沭阳县| 玛沁县| 兴业县| 吴忠市| 大城县| 仙桃市| 岑溪市| 城步| 新密市| 黔南| 嘉荫县| 炉霍县| 张家口市| 芮城县| 仁布县| 泰宁县| 许昌市| 遵义县| 罗甸县| 泉州市| 大安市| 寿阳县| 阿拉善右旗| 澄迈县|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