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一拍驚堂木,高聲唱道:“漳河彎彎水滔滔,漳河黃土育英豪,少年英雄看今朝,仗義疏財志氣高·······” 這個老戲子在說唱前,先來贊美一下湧安的事跡。為什么要提起湧安呢? 老戲子原名叫賈喜員,十來歲時,就長的英俊瀟灑,面色白凈,五觀端正。細長眉,大眼睛,齒若海貝,唇若涂丹。嗓音圓潤,氣貫云天,吐字清晰,宛如少女一般。 這一年,有個“喜樂天”的戲班在此演唱,發現了賈喜員是個唱戲的好苗子,就說服他家的大人,把他帶走開始了江湖生涯。 這個班主也很了得,唱、念、做、打四工并重,吹、拉、彈、說無所不能。在梨園行中,唱戲不僅是一種娛人的職業,同時也是一種自娛的享受。 正所謂“身歸氈氍,非我所有”。演賢臣則忠肝義膽,浩氣凌云,使觀者敬。演奸雄則險厲刻毒,丑態盡露,使觀者怒。飾節婦,則幽嫻貞靜,使人欽。飾**,則邪蕩輕佻,使人惡。為老叟邁婦,則雞皮鶴發,狀極龍鐘。為小兒稚女,則跳躍嬉笑,形容天真。神華意游,貌肖性融。 演員與角色乍合乍分,若離若即,活畫其形,真傳其神,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絲絲如縷。 只有臺上人活化出悠悠閑情,才會有臺下千回百轉的閑情悠悠。 戲要演出“彩頭”,一戳一站,一動一轉,一走一看,一扭一翻,一抬一閃,一坐一觀,都要四面八方,要叫人人愛看。 無論醉戲、瘋戲、病戲,在臺上能演得這么好看,妙就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演戲的經驗就是:演的是人情事理,不能把真生活搬上臺。如果演得傳神,不是真生活也會被當作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