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智深看了道:“果然好險隘去處。” 住了幾日,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個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人無完人,好漢有慳吝之人也。) 兩個苦留,那里肯住,只推道:“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 李忠、周通道:“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時,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盡送與哥哥作路費。”(慳吝之人,小算盤也。) 次日,只見小嘍啰報來:“見山下有兩輛車,十數個人來也。” 李忠、周通見報了,點起眾多小嘍啰,只留一兩個伏侍魯智深飲酒。引領眾人下山去了。 且說這魯智深尋思道:“這兩個人好生慳吝,現放著有許多金銀,卻不送與俺,直等他去打劫得別人的送與灑家。這個不是把官路當人情,只苦別人!灑家且教這廝吃俺一驚。”(李忠、周通慳吝之人,然好漢也。人無完人。) 便喚這幾個小嘍啰近前來篩酒吃,方才吃得兩盞,跳起身來,兩拳打翻兩個小嘍啰,便解搭膊,做一塊兒捆了,口里都塞了些麻核桃。便取出包裹打開,沒要緊的都撇了,只拿了桌上金銀酒器,都踏扁了,拴在包里,挎了戒刀,提了禪杖,便出寨來。 到后山打一望時,都是險峻之處,又沒深草存躲。(書接上文,尋山知情也。) 魯智深尋思道:“灑家從前山去時,一定吃那廝們撞見,不如就此間滾將下去。”(鄧艾偷渡陰平道也。) 先把戒刀和包裹拴了,望下丟落去,又把禪杖也攛落去,卻把身往下一滾,骨碌碌直滾到山腳邊,并無傷損。 魯智深跳將起來,尋了包裹,挎了戒刀,拿了禪杖,拽開腳手,投東京便走。(施公用筆,跳、尋、挎、拿、拽、投,動詞連貫,一氣呵成。直大儒也。) 再說李忠、周通下到山邊,正迎著那數十人,各有器械。 李忠、周通挺著槍,小嘍啰吶著喊,搶上前來:喝道:“兀那客人,會事的留下買路錢!”(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要打此過,留下買路錢。后世評書詞也。) 那客人內有一個便捻著樸刀來斗李忠,斗了十余合,不分勝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