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賈詡行禮后唱名道:“詡送牛將軍回府,倒是一路順利,未見波折。” 河南尹朱儁盯著段煨和賈詡道:“中郎將牛輔盜掘皇陵,偷竊財物,依律當族誅。你二人為何不將其押至河南尹治所或者御史臺,反而放他回太尉府?” 賈詡行禮道:“朱尹所言,臣何嘗不知。然臣所憂則有二:太后下葬,而文陵濺血,非所宜也,此乃其一。激戰之下,文陵難以保全,此乃其二。有其二者,臣等唯有勸降牛輔。牛輔即降,臣等又豈能背信棄義。故臣等依言將牛輔送回太尉府。” 董卓聞言,不由得看了眼賈詡,心中暗道:“這倒是一位心思通透、思維縝密的人才!” 河南尹朱儁一時無言。信義二字,重若千斤。他若敢說賈詡迂腐,恐怕會被千夫所指,萬人唾棄。故他只能默然。 袁隗看著賈詡,身姿豐朗,容貌莊偉,真是一表人才。他心中惋惜道:惜乎從賊啊! 劉協知道亡父劉宏的荒唐,對于他的陵墓被盜掘,并沒有朝臣們想象的那么憤怒。 他反倒覺得,亡父劉宏荒唐誤國,罪在其身,殃及其墓,禍患必不及子孫也。 所以,揪出牛輔,目的不是為了打殺他,而是為了讓其遠離涼州軍,為徐榮上位創造條件。 畢竟,牛輔是董卓的子婿,若利用此事殺了牛輔,只會激怒董卓,雙方疏離事小,董卓再不肯做他的刀事大。 在這方面,賈詡很厲害。通過復盤劉協的一系列操作,他發現劉協在拿捏董卓方面做到了三點:即準、穩、狠。 董卓入洛陽,得不到士族和清流的認可,其權壓朝野,卻孤立無助。劉協適時伸手,娶了董白,讓董卓身具外戚的身份,為其權力披上合法的外衣;可謂窺時機之準。 為鞏固朝堂的權力,緩和與士族、清流間的矛盾,董卓采納周毖、吳瓊等薦才之議。劉協卻巧妙運用接、化、發,借薦才之議,用董卓之威,行己之任命。于不動聲色間,瞞過朝堂耳目,實現個人意圖,可謂之穩。 至于狠,從劉協培養軍隊、打壓袁家、抓捕牛輔等方面,均可以看出,劉協雖用董卓,卻不敢信任董卓。培養軍隊,恐怕沒有人敢說皇帝是為了玩耍,除了不屑一顧的董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