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面對亂局,劉秀先是分化盜匪,允許盜賊互相檢舉揭發,盜賊五人共同斬殺一人,可免去罪行;然后又以捕獲盜賊多少,作為地方官員政績優劣的考核依據,不追究他們之前拖延、放縱的行為。多種舉措之下,最終才消弭了匪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哪怕劉協斗倒董卓,臨朝親政,他也不敢輕易下令丈量土地、核查人口。 他相信,只要他敢下令,這些地方豪強,絕不會像劉秀時期那樣小打小鬧,而是真的敢樹反旗,聚精兵,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無道,彼可取而代之!” 因此,沒有一支忠心于他的強大軍隊,他是不敢輕言改革的。 至于段煨、樊稠、賈詡、王越等將領以及治下軍隊,是否會真心支持他改革,他不敢輕下斷言。 畢竟,皇權衰微、權臣當道、豪強林立,民亂不靖,如此危急存亡之秋,他豈敢依靠舊軍隊,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所以,組建一支忠誠于自己的新軍,不僅關系到改革的成敗,更是關乎他劉協的性命安危。 他可不想在某個時候,突然暴斃身亡;或被人高舉反旗,推翻統治,淪為階下囚。 面對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時局,劉協無奈輕嘆道:“再興漢室,道阻且艱啊!” 突然,一副嬌柔的身軀貼向劉協,張開的一雙玉臂也摟住了他。 董白柔聲道:“陛下深夜未眠,憂心國事,臣妾本不該多言。但臣妾與陛下夫妻一體,自應休戚相關、榮辱與共。 自領女軍以來,臣妾在洛陽城內外巡視,方知人間疾苦。臣妾尚懷不忍之心,況陛下乎? 臣妾知曉,陛下每日間夙興夜寐,所思所為,俱是為國為民,實乃英明圣主。臣妾不忍心見陛下過于操勞,然則臣妾素無見識,能力又鄙薄,無法相助陛下,此乃臣妾之羞。 故無論陛下做什么,臣妾都永遠支持陛下。至于童軍的事情,臣妾也會和祖父去談,竭力為陛下分憂。” 劉協感動地抱著董白道:“朕有妻,賢明如此,夫復何憾啊!” 他以為,董白早已入睡。故當他思及興漢之路,竟如此艱難險阻,不禁喟然長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