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袁隗抬頭看向珠簾后的小皇帝,眼中意味不明。恰此時,他倏然覺察到皇帝的目光看過來,連忙將頭低下。 劉協本想看看袁隗臉上的表情,但見他低著頭,便索然無味、意興闌珊。至于袁隗心中所想,他不用猜,便知曉,“不服氣”三個字足矣。 至于袁紹入京為官一事,依劉協淺見,這是絕對不可能。這倆貨,袁隗曲意順從,袁紹針鋒相對,倒是演的好雙簧。 從他夢中所知,袁術稱帝、袁紹意圖稱帝來看,這場董卓入京之亂,袁氏當是最大的黑手。所以他對袁氏是百般警惕,萬般提防。 袁隗自是不會同意袁紹入京為官。當初袁紹棄官而逃,贏得偌大聲望,士人歸心。若是依皇帝所言,僅任侍中一職,那他們前期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 周毖也覺得很別扭。皇帝的一番話,既為袁紹表功,又婉轉地表達了心中的不滿。這其中的拿捏和分寸,令人難以想象,居然是出自九歲孩童之口。 可是,他又無從反駁。因為皇帝的倚重之意,溢于言表。陛下恩寵,讓袁紹侍于圣前,時刻請益,難道還委屈了他袁紹不成。 然而,袁隗曾交代,外放為官則宜,切忌不可進京。他亦有疑問,細問其故。袁隗解釋道:“董卓雖為袁氏門生,但其所為皆是悖逆之行,吾恐其日后僭越,必會對袁氏下手。故居于外,而應于內,則足以安漢室。” 說白了,袁隗也怵董卓,怕他頭腦發熱,對袁氏一族下黑手。 因此,周毖只好借故言道:“陛下美意,臣必傳達于前司隸校尉。至于他是否領侍中職,臣不敢亂言。” 劉協笑道:“朕慕袁本初之名,猶如魚盼水也。望尚書能周知袁本初,訴說朕對之殷切期望。” 董卓嘴角抽了抽,昨日皇帝對袁氏的評價,言猶在耳。今日他居然當眾說出如此假惺惺、讓人肉麻的話。果然,這小皇帝陰險著呢! 李儒眼中閃過贊嘆之色,對于他而言,皇帝越厲害,他的舞臺也就越大。 而他所需要做的,恰恰是讓自己有資格,配得上皇帝的看重。 袁隗敏銳地察覺到小皇帝明示恩寵,實則針對。 他想不明白這是為什么。在他想來,若非袁紹獻策引董卓入京,劉協根本不可能即位稱帝。 更何況,袁隗在廢帝問題上,是支持董卓的。不管怎么算,袁氏都應是新帝一黨。也不知道這小皇帝的敵意何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