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著董卓志得意滿的模樣,劉協(xié)這才意識到:董卓從山腰走向山峰,并掉入深淵,并非朝夕養(yǎng)成。 或許正是賢良守正,奸賊攀附,皇帝幼弱,給了董卓一種天下無人制衡的錯覺,使得他一步步膨脹,最后身死族滅。 而他此刻的作態(tài),又何嘗不是送董卓登高的踏板呢! 董白也并非政治小白,她敏銳地察覺出祖父的態(tài)度有問題,急忙喊了聲:“祖父,陛下在此,莫要失態(tài),亂了君臣禮節(jié)。” 董卓似無所覺,呵呵笑道:“今日府內(nèi)無君臣,只有家人。” 說完,他面帶微笑看向劉協(xié)。 劉協(xié)笑著點頭道:“朕與董妃本為一體,既是夫妻,又是家人。祖父之言,并無問題。今日祖父開心,朕與董妃自然不會擾了他的興致。” 董白歪著頭觀察著劉協(xié)的表情,發(fā)現(xiàn)他的表情似乎并無異色,這才放下心來。 她直覺地認為,祖父董卓今天有些得意忘形,但是作為董卓的孫女,她不可能當眾指摘長輩,卻又不愿董卓當著自己的面凌壓劉協(xié)。這才以禮為由,想要點醒祖父董卓。 然而,董白失望了。 能夠聽到小皇帝當面、親口喊“祖父”,這無疑是董卓最高光的時刻。 他兵權(quán)在握,朝堂百官縱有不服,亦只能忍氣吞聲,或謂之忍辱負重。 日后更是有大臣吳瓊、周鉍等人,因黨錮之禍遭貶,董卓卻借機拉攏,想要建立自己的班底。 董卓因信任的緣故,任命周鉍為尚書,吳瓊為司隸校尉,這兩個職務(wù)非心腹之人不能任也。 讓董卓沒有想到的是,恰恰是這兩位心腹之臣暗暗為其挖坑。如舉薦袁紹、韓馥、劉岱、孔伷、張咨、張邈等出宰州郡。董卓沒有防備,盡皆應(yīng)允。 然而次年(即190年),袁紹、韓馥、劉岱、孔伷、張咨、張邈等十余路諸侯合力討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