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著李泰激動的樣子,孫伏伽笑著捋了捋胡須,他就知道,林楓要么不說,可一旦說了,必有萬全把握。
李震此時也一臉佩服的看著林楓,消息是他調查出來的,所以他的激動和振奮,要比李泰更早出現(xiàn)。
被眾人激動注視,林楓笑了笑:“有意思,當晚就要辛苦的值守山門,結果白天不好好休息,還主動去幫師妹下山采買,還真是一個熱心腸的師姐。”
李震點頭,說道:“末將向其他尼姑詢問過,她們確實都說法安平常很熱心腸,很喜歡幫助人,因此這一次法慧要幫生病的小師妹下山采買,大家都沒有覺得有什么問題。”
“平常就喜歡幫助人……”林楓眸光微閃:“若真是熱心腸也就罷了,可若是為了營造熱心腸的形象,為的就是關鍵時刻能隨時‘幫’人下山干活,那心機可就十分的深了。”
說著,林楓看向李震,道:“調查過生病的師妹,是怎么回事嗎?她是因何生病?什么時候開始生的病?”
李震說道:“自是調查了,那個師妹說她原本還好好的,結果當天早上吃過早飯后,忽然覺得肚子疼的不行,還惡心嘔吐,難以正常行動,所以她沒辦法之下,準備向靜慈師太告假,想著換其他人來替她下山采買。”
“但還未等她去找靜慈師太,法安發(fā)現(xiàn)了她生病,就主動說幫她去干活,因法安當晚要值守山門,按照半月庵的規(guī)矩,白天法安沒有任何任務,只需要休息就可,所以她來幫法安,都不需要經過靜慈師太她們調配,直接就能去。”
“這個師妹知道法安夜里值守會十分辛苦,所以本不愿讓法安為自己辛勞,但法安說其他尼姑都有任務在身,臨時調配人員比較麻煩,她當晚是值守的第一天,所以還沒辛苦疲憊,一點也不困倦,閑著也閑著,她去幫忙正好,因此再三思量后,這個師妹最終同意讓法安幫忙下山采買。”
林楓點了點頭,笑道:“有意思,臨出發(fā)正好就生病了,結果全庵就法安一個閑人,這簡直就是為她貼身準備的病。”
李震也點頭:“確實巧的厲害。”
林楓笑了笑,繼續(xù)道:“法慧在我們問詢她時,她說第一天值守之后,她白天休息時,是與值守山門的人一起休息的,因此那人能為她證明白天她什么也沒做……”
“而法安恰巧就是法慧值守的第二天開始值守山門的,如果第二天沒有發(fā)生紫檀云珠丟失之事的話,法安和法慧這兩個利用與被利用者,可能也會同進同出,同吃同睡,各懷心思的想讓對方做自己的人證……只可惜,法安動手太快,讓這件有趣的事沒機會發(fā)生。”
孫伏伽想了想那個畫面,也有些惋惜:“若真的發(fā)生這件事,她們的口供一定很有意思。”
林楓哈哈一笑,他緩緩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塵土,然后說道:“如此看來,法安是真正的偷盜者的身份,基本上就能確定了,當夜她看守山門,只要避開巡邏的人,就可以輕松的監(jiān)視法慧。”
“然后將法慧迷暈,取到紫檀云珠后,法安便返回山門,通過山門十分輕松的將紫檀云珠送了出去……因山門就是她看守的,所以她只需要說無人進出山門,便可完美的隱藏紫檀云珠是從山門離開的事實。”
李泰忍不住道:“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可我們遇到的這些小尼姑,一個個的,撒謊都不眨眼睛,本王愣是一個謊言都沒識破。”
林楓笑道:“真正禮佛之人,自然會遵守戒律,可法慧也罷,法安也罷,她們來到半月庵的目標就是紫檀云珠,與禮佛沒有一點關系,所以她們說謊,自然毫無心理壓力。”
說著,他看向李震,問道:“法安下山采買,還有其他人陪同嗎?還是只有她一人?”
“還有其他人。”
李震道:“為了確保安全,她們每次都是三人一同下山,這樣能彼此照應,出現(xiàn)意外也能更好應對。”
“三人同行……”
林楓眸光微閃,道:“有沒有問過其他兩人,她們此行下山都去過何處,法安是否單獨離開過?”
李震點頭:“自是問過……她們說,此行下山她們一共去了三個地方,一個是購買蠟燭的作坊,就是提供佛殿蠟燭的這個香客的作坊,半月庵的蠟燭儲備已經不足,需要購買新的填充,另一個則是賣文房四寶的鋪子,購買用以抄錄佛經的文房四寶,最后一個則是吃午飯的客棧。”
“除了吃飯的客棧外,購買蠟燭的作坊與購買文房四寶的鋪子,都是她們經常去的那兩家,而整個過程中,法安都一直與其他兩人在一起,并未單獨離開過。”
三個地方,兩個是合作伙伴的店鋪,法安從未單獨離開過……林楓摸了摸下巴,大腦迅速思索了起來。
法安沒有單獨離開過,說明她的同伙,很可能就是這三個地方的伙計之類的人,在招待她們時,趁著其他兩人沒注意,便與法安完成了情報的交換。
那究竟是哪個地方的伙計呢?
林楓緩緩走下臺階,一邊踱著步,一邊繼續(xù)沉思。
購買蠟燭的作坊與購買文房四寶的鋪子,是半月庵的合作伙伴關系,所以這兩個鋪子里的伙計,與半月庵的尼姑可能都相熟。
如果法安的同伙藏身于這兩處之中……好處是只要法安下山采買,就能與其同伙接頭,交換情報。
但半月庵的采購,絕不是經常有的,畢竟如半月庵這種地方,幾個月都不下一次山才是常態(tài),所以若法安只靠這種方法與其同伙接頭,頻率太低,遇到突發(fā)情況都難以通知,更別說法安也不能確保每一次都能下山。
而若是她的同伙趁著她接待香客時上山,因她的同伙與半月庵的尼姑經常見面,都熟悉了,一旦來到半月庵,便很容易被認出來,這樣的話,就會有尼姑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性的上山頻率,有極大的暴露風險。
所以這樣來看……隱藏在這兩個鋪子里,并非最佳選擇。
那么……難道是吃飯的客棧?
半月庵建在長安城外的山上,以這些尼姑的腳力,一來一回就得幾個時辰,所以她們必然要在長安城吃午飯的……若在客棧的話,人來人往,情報密集,確實既適合收集情報,也適合在人多吵鬧之地不動聲色的交換情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