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明在幾息之前,他們還在為沒有嫌疑人而感到內心沉重,感到絕望呢,結果下一刻,林楓就告訴他們這是好消息,因為這證明真兇不是孤身一人作案,而是有幫兇。
他們聽著林楓的分析,還在思考幫兇是否真的存在呢,結果林楓根本沒給他們反應的機會,下一瞬就直接指出幫兇的范圍了。
這突然間從谷底,瞬間到了云端,從毫無任何收獲,到連真兇幫兇的范圍都確定了……這種大跨步,別說趙十五了,便是反應機敏的管家,便是圓滑聰慧的李浩淼,一時間也反應不過來。
林楓看了一眼三人的表情,就知道他們仍未理解自己為何就確定一定有幫兇,且幫兇為何就一定在第一份的外來人員名單之中。
其實對幫兇的判斷,林楓一開始就有所懷疑,但他不敢確定。
他的懷疑點,在于挖心之事上。
按照他目前掌握的線索,真兇背后有一個龐大的勢力,這個勢力為了幫助真兇殺害王儉和順利脫身,影響了四品的禮部侍郎江遠,讓江遠去提親,繼而引出朱赫這個替罪羔羊來。
以林楓對四象組織、金釵家族這些勢力的了解,他知道,這些勢力不可能為了某一個成員想要殺人,就動用這般力量去幫助,正相反,他們可能為了隱藏自己,反而會去控制成員的行動,避免他們去對付品級地位極高的官員,以免引起不可預料的波折。
所以,對于真兇殺害王儉的事,林楓認為,應是這件事的本身,就是真兇背后勢力的目標,也是這個勢力幕后主導者想要的結果,非是真兇自我主導的行動,也就是說,真兇只是執行者,而非真的對王儉有仇。
這一點,從真兇隱藏在王儉身旁至少數年也未對王儉動手,也能看出,真兇與王儉并非有仇,否則狡詐聰慧的真兇不可能等到現在才動手。
而既然沒有仇,那么真兇殺人之后還挖心的行為,就很奇怪了。
眾所周知,殺人這件事,明顯是做的越簡單,越干脆,留下的線索就會越少,就越不容易被找到,以真兇表現出來的機警與謹慎,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所以……挖心與真兇的動機和習慣,在林楓看來,存在十分明顯的矛盾與割裂。
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而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多是兩種可能……要么,自己的分析存在問題,自己某個環節錯了。
要么,這件事可能非一人所為,換句話說,殺人者與挖心者,或者暗中謀劃者與執行者,非是一人。
林楓在查案時,不止一次復盤自己的調查結果,不止一次通過得到的線索驗證彼此交叉驗證,得出的結論都是沒有任何問題。
這讓他意識到,真兇可能真的不是一個人,至少挖心者,可能不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真兇,否則這種割裂與矛盾沒法解釋。
只是這一切都是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并沒有其他的事情能夠佐證,這使得林楓一直也不敢篤定的確定這個結論,以免造成主觀臆斷,影響了后續的方向。
可現在……從李浩淼那里,林楓得知整個王府,都找不到一個嫌疑人后,林楓才終于找到了佐證。
他確定自己讓李浩淼調查的方向沒有任何錯誤,既然方向沒有問題,李浩淼的調查也沒有問題,那么有問題的,自然就是真兇的身份了,或者說,是當時躺在王儉獨居房間里的那個假王儉的身份,根本就不是王府中人!
只有他不是王府中人,才能解釋這一切不合理的地方,也才能解釋自己之前一直想不通的地方。
為什么敢耗費那么多的時間挖心,因為外面有人放風策應。
為什么第二天敢躺在房間里一整天,因為那個人就不是王府中人,所以自然不用擔心會查到藏在王府里的真兇,王府內的真兇只需要和沒事人一樣正常干活,這就是最好的不在場證明,誰能知道他有問題?
因為一直都沒有找到第二人存在的線索,所以在調查這些事情時,直接就平增了不少難度,以至于怎么都無法捋順案情。
但現在,確定了幫兇的存在,那么很多事,也就明確了。
為什么真兇給王三的信的字跡,與真兇在冰庫留下的字跡有著如此大的區別?
當時林楓懷疑的,是那封信可能是真兇的心腹,或者他們勢力的其他人代寫的,可現在看來,應該是幫兇寫的。
畢竟這封信所暴露出來的信息太多了,朝廷一旦調查,是有概率找到寫信者的,真兇或者其勢力的人,應該都不愿擔此風險。
而幫兇……不出意外,與真兇應不是同一個勢力的人。
真兇沒有挖心的理由,那毫無疑問,王儉的心只能是幫兇挖的。
按照林楓之前的推斷,挖心之事,一般都代表著仇恨,也就是說,幫兇與王儉是有仇的。
他能與真兇合作,極大概率是基于殺王儉這件事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所以,真兇對幫兇未必有什么情誼,正相反,真兇或許還想殺幫兇滅口。
正因此,讓幫兇承擔寫信后可能會暴露的風險,真兇不會有一點心理壓力,讓幫兇知道王三的問題和真兇的謀劃,真兇也不會擔心有什么問題,畢竟幫兇不會泄露這些。
同樣的,在真兇看來,挖心之事完全是多余的事,是可能會留下線索的事,他或許還會反對幫兇來挖心,可幫兇因為對王儉的恨意,鐵了心要挖心報復,真兇因為還要讓幫兇配合,沒辦法之下,只能點頭同意。
但真兇抗拒讓幫兇挖心,不愿節外生枝,也就代表,他不會去幫他的同伙挖心,不會插手此事,以免讓自己留下隱患,所以……幫兇挖心的那些工具,只能是幫兇自己帶進帶出的,而不會是真兇幫他帶進來的。
還有,幫兇在王府內既要偽裝王儉,也要在案發當晚自己進入臥房裝睡,還要有一些針對意外的應對,這都使得幫兇必須要提前來到王府熟悉環境,否則連臥房都不知道在哪,那就可笑了。
但他又不會太早來,真兇與幫兇不是同一勢力的同伙,不會那么早讓幫兇知道他的存在,以免幫兇泄露了他,讓他暴露,只能是真兇決定要動手了,才會選中幫兇,去找幫兇合作。
故此……結合這一切,幫兇既要來王府熟悉環境,還不會來的太早,也要將挖心工具提前準備,那么,只有上一次冰庫使用完到王儉生病前的這段時間內,最為合適。
早了,工具沒法提前藏好,真兇還未找他。
遲了,沒法熟悉王府環境。
綜合這一切……真兇必在那八天的外來人員名單之中!
這其中涉及了真兇背后的勢力,真兇與幫兇的關系,幫兇與王儉的仇恨,以及真兇和幫兇的博弈……諸多因素在其中,使得林楓沒法一口氣直接給趙十五三人解釋。
再說,關于真兇背后勢力的事,林楓也不準備讓任何人知道,以免提前讓幕后之人察覺到,因此種種,他也不準備解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