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說的不疾不徐,也不擔心時長不夠用,更不擔心底下人會不耐煩。 感謝說完之后,他又說起了電影本身。 “《放牛班的春天》是我籌備時間最長的一部電影,為了這部電影,我們在燕京郊區建造了一所學校。好消息是,校舍已經給當地的學校使用,我相信《放牛班的春天》所傳達的精神,也將會在這所學校延續。” “作為一個音樂人,也作為一個老師,我深知教育的偉大以及艱難,孩子們生下來就像是一張沒有著墨的白紙,而他們的人生最終會演奏怎樣的篇章,還要看作曲人如何譜寫。” 周彥把話題稍稍一升華,現場的掌聲就響了起來。 但其實周彥的教育理念,并不像他說的那樣。 人的一生會如何,跟教育自然脫不開關系,但教育不是萬能的,人生而有異,有些人稍稍一教,就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有些人費盡力氣也只能讓他不做壞事。 只不過這樣的暴論,自然不能在今天這樣的場合上往外說,這些人肯定接受不了,他們更愿意相信“愛”具有無上的感化能力。 侯嘯賢說,《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電影,周彥是十分認同的。 周彥為了拍攝《放牛班的春天》,找了很多“問題少年”,也成功地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改造了這些“問題少年”。 這個事情說出去,是非常勵志的。 但事實上,周彥選的這些“問題少年”,都只是些小毛病,根子上都不壞,很多人都只是有點叛逆,而且都非常聰明,學什么東西都快。 要真找一些實打實的“問題少年”,別說是幾個月,就是給周彥幾年時間,他也沒信心全部完成改造。 但是浪漫主義絕對不是無意義的自我安慰,教育工作者需要理智,但也需要理想,需要浪漫。 電影也是如此,如果在電影里面都找不到浪漫主義者構建的世界,那無疑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周彥的獲獎感言也很長,也沒什么準備,都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他畢竟是個老師,即興說一段獲獎感言還是小菜一碟。 等到周彥說完獲獎感言下去,主持人在掌聲中走上舞臺。 “感謝周彥的發言,在這段發言中,我聽到了一個偉大的教育工作者的崇高理想,也感謝周彥為我們帶來《放牛班的春天》這么優秀的電影,希望你能繼續拍出更多更好的電影,我們繼續在柏林電影節上相見。” “接下來,我們將要頒發的是金熊獎,負責頒獎的是克洛德·里什。” 終于到了今天最重要的一個獎項,現場的氣氛也到達了頂峰,大家都在等待著結果揭曉,看看到底誰是今晚的最大贏家。 大家以為克洛德上臺之后,應該會搞一點懸念,就像剛才約爾根一樣。 但是克洛德卻一點懸念也沒搞,上臺之后直接說,“獲得金熊獎的是《理智與情感》。” 因為結果公布得太快,好多人都愣了一下,隨后掌聲才響起來。 安李坐的比較靠前,很快就走上了舞臺。 他雖然拍的電影不多,但是獲獎經驗豐富,金熊獎都不是第一次拿了,距離上一次他憑借《喜宴》獲得金熊獎也才過去三年時間而已。 時隔三年,他再次站在柏林電影節的頒獎臺上,拿著金熊獎,熟悉的感覺又上來了。 他看著獎杯笑了笑,“三年過去,金熊獎的獎杯倒是一點都沒變。” 非常簡單的一句話,卻透露出無限的自信跟驕傲。 別人終其一生拿不到的獎項,他幾年內就拿到了第二座。 臺下眾人也都會心一笑,能說安李這話的導演,也沒幾個。 安李看完了手里的獎杯,然后笑著說道,“想要感謝的人很多,一時不知道從何說起,那就先感謝一下《理智與情感》的配樂指導吧,因為他剛剛就在臺上。” 這話一出,臺下眾人又笑了起來,他們沒想到,挨在一起的兩個獎項還能有這樣的聯動。 是啊,今晚的大贏家可不止安李一個,周彥也不遑多讓,不僅僅他自己執導的《放牛班的春天》拿到了評審團特別獎,而且他擔當配樂指導的《理智與情感》還拿到了金獅獎。 《理智與情感》的配樂太出名了,近些年,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的配樂能有這部電影的配樂熱度高,即便是前幾年的《鋼琴課》,在它面前也要遜色不少。 沒辦法啊,誰叫瑪莉亞·凱莉唱了里面的曲子呢,而且周彥本身的知名度也很高,在這部電影之前,周彥的純音樂制品就賣出去過千萬份。 聽到安李提到自己,周彥也笑了笑,安李這家伙還是夠意思的。 其實安李提到周彥,也不僅僅是夠意思,一方面周彥剛剛拿下評審團特別獎,他順勢提一嘴很正常,另一方面,周彥是制作團隊里面唯一一個由安李自己找的主要成員,提周彥,也是要證明自己當時的選擇沒有錯。 當然了,安李即便不提,哥倫比亞那邊也早就服了。 他們甚至慶幸當初聽了安李的話,選擇周彥來給電影配樂,不然的話,電影的熱度絕對不會有現在這么高。 周彥的配樂,給了哥倫比亞太多的驚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