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是哈迪森跟杰西卡找了好幾家音像店,都沒有找到這張專輯。
雖然美國也在這次首發名單上,但是宣傳少,鋪貨也少,確實沒有那么容易買,很多店第一時間都沒有拿到貨。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們還是在一家店里面買到了新專輯。
是位于好萊塢的一家音像店,主要賣一些古典音樂cd,店鋪面積不大,也就三五十平方,只有一個老板看店。
原本兩人見店鋪小,并不抱太大希望,沒想到還真買到了。
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別家音像店買不到,而這個店鋪竟然進了二十張《雨霖鈴》。
聊了幾句,兩人才知道,老板是Y的忠實樂迷,所以專輯還沒上市的時候,他就開始盯著進貨的事情。
“除了Y在美國發售過的專輯之外,他的其他cd跟錄像帶我也都有。”
聽說杰西卡跟哈迪森也是周彥的樂迷,老板非常高興,開始跟兩人分享,語氣中還帶著一點炫耀。
他從柜子里面找出一疊cd跟帶子,挨個介紹,“這個是《燕京·無聲》的現場錄像帶,我特意托人從中國給我買來的。還有這個,是Y在霓虹開音樂會的現場錄像帶,旁邊這個是朝日電視臺做的記錄片,跟電影《樹洞》有關。”
“樹洞?”杰西卡好奇問道。
老板笑了笑,“你不知道是很正常的,《樹洞》是Y寫的一部,后來被中國的一個導演改編拍成了電影,這部電影還在柏林電影節上獲了獎。”
“那這部電影是他配樂的么?”哈迪森問道。
老板搖頭,“不是,這部電影的配樂是趙做的,據說趙是Y的好朋友,也是校友。這部電影的錄像帶,我也有,不過沒有放在這里。”
“電影好看么?”杰西卡問。
“挺有意思的電影,畢竟能夠在柏林電影節拿獎,肯定有獨到之處,我朋友說,更好看。剛才我跟你說的紀錄片,就是Y去劇組探班的時候,現場錄下來的,里面有他現場演奏的曲子,《借黃瓜》還是現場創作的。”
“借黃瓜?”杰西卡再次發出疑問。
“嗯,這首曲子沒有收錄到專輯里面,不過音樂會現場的錄像帶里面能夠聽到,《遙遠的旅途》也是這樣的。”
聽到老板說的,杰西卡瞪大了眼睛,她自詡是Y的忠實樂迷,現在卻發現,她對Y的了解根本就不夠。
竟然還有這么多曲子,她沒有聽過。
老板看到杰西卡的眼神,也笑著說道,“我的這些收藏肯定不能送給你,不過我可以放給你看看。”
“真的么?”杰西卡驚喜道。
j“當然,店里面就有電視和錄像機。”
老板說干就干,帶著杰西卡他們走到電視機旁邊,然后將錄像帶放進了錄像機里面。
他最先播放的是《遙遠的旅途》錄像帶。
這個錄像帶是朝日電視臺制作的,只有霓虹語跟漢語,杰西卡他們當然看不懂,不過老板卻在旁邊充當起了翻譯。
“這個主持人是在介紹中央音樂學院,因為Y就是在這所學校畢業,并且現在也在這所學校任教。你們看這個大門,就是中央音樂學院的門,是不是非常有歷史感。”
聽到老板翻譯,杰西卡他們十分驚訝。
“老板你竟然還會霓虹語?”
老板卻搖頭道,“我并不會霓虹語,只不過這個錄像帶我看過很多遍,也問過霓虹的朋友,所以知道他們說的是什么。”
“原來是這樣。”
杰西卡點點頭,不過心中的驚訝一點都沒少,這個老板得多喜歡Y,才會干這種事情。
換位思考,杰西卡不覺得自己能夠做到這些,她最多也就是關注一下里面出現的音樂。
有了老板的講解,兩人很順暢地看完了前面的采訪,雖然沒有聽到音樂,但是杰西卡感覺還是挺有意思的。
了解名人的事跡,本來就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看了采訪之后,杰西卡也更加了解了周彥的創作風格為什么如此多樣。
周彥從小學竹笛,中學的時候學了鋼琴,后來進大學開始學習小提琴,真正地接觸西方音樂。
上大學期間,又接觸了電影,風格又受到了電影的影響。
等到采訪結束,畫面一轉,出現了一座山以及三道背影。
老板當即介紹道,“Y旁邊的,是中國非常出名的兩個作家,都是他的好朋友。”
簡單介紹完,老板就沒說話了,他可不想耽誤杰西卡他們聽音樂。
連續兩首曲子,杰西卡越聽,眼睛越亮。
她不是第一次看到周彥吹笛子,但是這個紀錄片里面,卻讓她最有感覺,竹笛、山景,以及遠處停下勞作的人們,組成了一幅唯美的畫面,讓她很有感觸。
一首《借黃瓜》也讓她對周彥的即興創作能力,有了更新的認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