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她原來多少?”周彥問道。
“原來一百一十八斤?!?
周彥皺起了眉頭,“她瘦的是不是快了點,你跟她說,要注意健康,一部電影而已,別把身體搞垮了,得不償失。而且這部戲也不需要她特別瘦,差不多就行了。”
林琳這個角色雖然偏瘦,但也不是骨瘦如柴的那種。
周彥讓朱琳瘦一點,好貼近角色,他想的是,距離拍攝還有大幾個月時間,朱琳慢慢控制瘦下來就行了,不會對身體有任何損傷。
但這才過去多久,朱琳就瘦了十三斤,大概率平時吃的非常少。
這樣減肥的,對身體有損害不說,而且還可能會復胖。
周彥可不是追求藝術的偏執狂,在他眼中,再偉大的作品,都不應該以損傷身體為代價去完成。
演員為了角色增重跟減重,是應該的,但也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霍建起點頭道,“嗯,我明白了,我會提醒她的?!?
周彥想了想,問道,“她這段時間有沒有其他戲要拍?”
“有一部戲,是配角,戲份不多,好像還有幾天就結束了,再之后暫時就沒有別的戲了。我跟她聊過這事,她的意思是后面這段時間她也不會接其他戲,專心為《放牛班的春天》做準備?!?
“既然這樣,就讓她來燕京吧,我會把她安排在國營電子廠里面上一段時間班,每天讓她到工作室食堂吃飯。”
電影中,林琳的設定是一個工廠女工人,讓朱琳去生產線熟悉一下工人們的生活,對她后面塑造角色肯定是有用的。
最主要的是,在工作室食堂吃飯,把她每日三餐的熱量以及營養結構給固定好,就能保證她不復胖的同時,還能保持身體健康。
周彥可不想過段時間聽到朱琳復胖或者為了減重把身體搞垮的消息,到時候再去找其他演員又是個麻煩事情。
其實周彥最怕朱琳自己減肥,把氣色減的太差了。
說起來,這年頭拍電影也有個優勢,那就是演員們真配合,不管是大咖還是小咖,基本上導演說啥就是啥,大部分要求都能滿足。
演員為了一個角色,在開拍前付出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做準備,都是常有的。
再往后二三十年,稍微有點咖位的演員,到劇組拍戲,都要跟你談檔期的事情,電影準備時間稍微長一點人家都不干。
更別說像朱琳這種情況,她在《放牛班的春天》里面的戲份并不多,讓她為了這部戲付出太多,周彥也有點過意不去。
對于周彥的決定,霍建起一點都不覺得奇怪,他覺得這樣理所當然,演員就應該這樣。
“明白,我會跟朱琳說這個事情的。”
“還有別的事情么?”
“暫時沒有了。”
周彥點點頭,離開了劇組辦公室。
出了燕京廠,周彥去找了一家書店,買了一本《理智與情感》,看到旁邊還有其他簡·奧斯汀的書,就順手把《愛瑪》跟《傲慢與偏見》也給買了。
買了書之后,周彥看書店沒什么人,便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
雖然書店沒有家里安靜,但是周彥還是更加喜歡在書店看書,可能是因為在書店里面,周圍都是書,氣場非常適合看書。
拋開時代來看,《理智與情感》并不算一部偉大的,它的故事老套,寫作手法落后。
但評價一部作品,是沒有辦法拋開時代的,在簡·奧斯汀所處的那個時代,她的這些作品顯然開創了一個時代。
后來者所書寫的那些老套愛情故事,大多也都能從這些作品中找到影子。而它們之所以成為經典,既有時間的沉淀,也有后來者不斷學習的功勞。
寫愛情的作家們,不自覺地去摹仿簡·奧斯汀,讓奧斯汀的影子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文學作品中。
在簡·奧斯汀的作品中,在設計人物的時候,就像是在實驗室做實驗,經常設置對照組。
《理智與情感》這個書名就基本概括了作品的主旨,亨利的大女兒跟小女兒,一個理智,一個沖動。
大女兒清楚自己所想,也明白自己是否能夠得到,她會權衡利弊得失,讓自己不處在尷尬的位置。
她喜歡一個人,但同時也知道自己是否能夠獲得這份愛情,如果發現困難,她會去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如果最終問題無法解決,她也會接受現實。
二女兒全憑感性,她不會考慮太多其他東西,對待感情的時候,她只看自己的感覺。
這種看似老套的人物設置,即便是兩百多后也有很多文學作品以及影視劇作品在使用。
比如國產劇《夏家三千金》,高麗電視劇《請回答1988》,美國電視劇《破產姐妹》等等,這些影視作品里面的角色設計都用到了對照組。
大部分影視作品中,如果一家里面有兄弟兩個,或者是姐妹兩個,那么這對兄弟或者姐妹的性格必然是不一樣的,而且是非常典型的對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