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60章楊朝業的驚訝 6月20號上午,倫敦希思羅機場。 今,蘇城親自來機場迎接一位老人,他就是剛從ibm辭職的楊朝業先生。 上午十一點半,一架從紐約飛往倫敦的飛機緩緩降落在希思羅機場。 旅客出站處,在眾多的白人、黑人旅客中,一對華裔老人夫婦特別的顯眼。 蘇城帶著鐘楚虹、余腥人,一眼就看到了這位老先生,旁邊的,必定是他的夫人了。 在過來之前,蘇城早就已經初步了解了這位老先生的一些事情。 ibm作為世界上有名的國際化企業,想找到它們前副總裁的資料,非常簡單。 楊朝業,1918年生,閩省人,16歲離開閩省到漂亮國三藩市投奔親戚,并且在斯坦福大學順利畢業,畢業后便去到了紐約州入職ibm公司,經過三十多年的打拼,從一位最基層的業務員,一路做到了ibm的國際業務部副總裁職位,成為了ibm的第三號實權人物。 在國際業務部副總裁職位上履職6年,將ibm的業績提高了百分之三百多,可以是ibm近些年少有的大功臣。 擔任副總裁的前四年,楊朝業的確干得非常有沖勁,ibm的總裁以及董事會都非常支持他。 只是在1976年的時候,新總裁j.atson上任后,一切都變了。 俗話新官上任三把火,j.atson也不例外,他上任之后,對ibm許多部門進行了改革,不少高層因此受到了影響。 作為國際業務部總裁的楊朝業覺得,東瀛、南韓、香江及東南亞,在未來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興市場,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可是j.atson認為,歐洲市場尚未開發完畢,沒必要在亞洲投入太大; 楊朝業認為,移動電話業務在未來將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可是j.atson覺得,ibm應該專注計算機領域,才能一直在這個領域保持著領先水平,不愿意花太多資金在其它領域上。 …… 楊朝業性格過于剛烈,不愿予人妥協,在公司內外不同場合都大聲疾呼ibm應轉變發展策略,最終的結果便是兩位ibm的高層分歧越來越大。 兩年后,楊朝業終于還是決定辭職,并提交了辭職書,對此,總裁j.atson自然愉快地簽了字,而董事會,則是無奈地批準了。 楊朝業的能力,董事會的各位董事們,自然都看在眼里,可是俗話一山不能容二虎,ibm需要一個政見統一的領袖,只能放走其中一人,才能更好地發展ibm。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