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作為本地媒體的《爵士報》具有天然的優勢,而且尤其在爵士樂方面。在報紙上它堂而皇之地宣稱,“我們就是爵士樂的走狗。” 在萊丁,甚至在全世界《爵士報》是當之無愧的爵士樂的最強力的支持。所以在馬修一到萊丁,《爵士報》的記者早就盯上了他。 當然這家報紙可不是那種小報,它還是很有節操的,絕對不會關注馬修的私生活,相反在有些時候還會適當的通風報信。 上次馬修來萊丁,和小天后teresa密會,還是他們幫忙通知瓦萊麗,說是有狗仔跟蹤。他們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別讓馬修在這種事情上分心,他應該多多創作,而不是去和狗仔們周旋。’ 所以馬修也投桃報李,給了他們一次專訪的機會。當然也不完全是這個原因,因為馬修還想讓越劇在西方世界混個臉熱呢! “馬修先生非常感謝您這次能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的報紙就叫《爵士報》所以想請您說說您新創作的《一個東國人在馬龍》。” “叫我matthew就好。這首樂曲其實并不是最近所創作,而是在幾個月前就完成了。 你知道,我在萊丁可是有過整整五年的學習生活,雖然我更鐘情于萊丁的各個小鎮,古跡,但不可避免的萊丁的那些像馬龍城一樣的大城市也是不得不去的地方。 當我看到了這些城市中人們的工作生活,然后就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幅幅畫面,我再把這些畫面翻譯成音符,于是就誕生了這首曲子。 嚴格的說來這其實只是一首交響詩,并非交響曲。” 這個其實就是當年格什溫創作《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時的想法,馬修只不過是照本搬運而已。但也卻絲絲入扣。 但是記者卻話鋒一轉,問起了小提琴協奏曲的事。 “馬修,我想我們的讀者對您的小提琴協奏曲也很感興趣,我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這樣委婉凄美的樂曲,它的東國味實在太足了。您能和我們仔細講講嗎?” “你確定?你敢把這個內容刊登在《爵士報》上?小心被當做叛徒!” “哦,馬修,為了真理,總得有人犧牲。” “哈哈,說來話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