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羅易停下了腳步,幾個用手推車載著農產品的農民正從他身邊路過。風吹雨打也不能打亂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節奏,當他們在印度的前同胞們擺脫了類似的生活時,巴基斯坦治下的東孟加拉的鄉村維持著原有的模樣。印度的農民們為元首父女的高瞻遠矚而感動,為那些富有遠見卓識的農業專家們的奉獻而欣喜,可孟加拉人并沒有這樣的好機會。 “我們得繞開德國人。”游擊隊指揮官的口吻變得嚴肅了一些,“所以我才——” “您看我像是那種能繞得開德國人的幸運兒嗎?”斯塔弗羅斯歪著頭,擺出了有些僵硬的笑容,“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我的祖國的處境可能并不比你的【祖國】更美妙。” “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有合作的必要了。”羅易的臉色陰沉了些許,他湊近斯塔弗羅斯,極力勸說對方加入自己的計劃,“我來找您而不是其他人,正是因為您看起來不像是他們的木偶。那些后來才從印度趕來的家伙,幾乎只會聽著上級的命令辦事,而且他們配合德國人還有印度人的動作時比您積極得多了。” 斯塔弗羅斯有些心虛地把雙手放回袍子里,他判斷自己之前隔三差五協助麥克尼爾做些私事的行為可能引起了孟加拉人的誤會。這倒不是什么壞事,讓孟加拉人在獲得自由的同時免于成為德國人擴張勢力范圍的工具,這個結果對團隊里的大多數人來說還不錯,起碼麥克尼爾肯定會高興的。如果能再進一步、想辦法讓孟加拉成為南亞地區更合格的自由堡壘,那可真算得上是上帝保佑了。 “你幾乎說服我了,羅易先生。”斯塔弗羅斯抖了抖袍子,“那么,不妨把您的計劃告訴我,我會視情況進行配合。” 希臘人在幾分鐘之后就有些后悔了,因為謝里夫·羅易顯然是受到了其直屬上級即z集團指揮官拉赫曼上校的授意才來游說他的。這樣一來,所謂的恢復農村貿易正常秩序的行動就不是羅易擅作主張或自尊心過剩,而是孟加拉人和他們的恩人之間的博弈。發自內心地不想馬上和這種麻煩事扯上關系的斯塔弗羅斯這時候就算推辭也晚了,他只得委婉地提醒羅易,確保這些手段起效的根本是說服本地的村民們恢復對正常生活的信心。 “很多人有類似的構想,可是他們都失敗了,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當地人不會配合他們……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哲學與他們所熟悉的不同。”斯塔弗羅斯和羅易走在泥濘的鄉村土路上,他勸說熱情的孟加拉游擊隊指揮官不要急于求成,“比如說,在非洲。我去非洲旅游過,那里的人們因為惡劣的環境和生存上的一些客觀壓力——比如說德國人——所以只會考慮今天的事情。他們甚至不會去考慮明天的事。您要是想說服他們為幾個月之后的收獲而投入自己的汗水,只怕是不行的。” “德國人?”羅易似笑非笑地看著斯塔弗羅斯。 “是的,德國人。” “聽起來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羅易有些感慨,“但我要說的是,這算不上通敵。平民為了生存下去,總要采取一些靈活的措施。只要您能夠和敵占區的信徒取得聯系、說服他們同我們的人合作,我們就可以逐步降低對救援物資的依賴性。這是個初步的實驗,后續的進展要視實際效果而定。” 尼古拉斯·斯塔弗羅斯在經濟方面是徹底的外行,他從來不介意承認這一點。但是,深知不能在關鍵問題上由著自己的天性行事的斯塔弗羅斯在執掌白袍大齋會期間很少就類似的事務發表自己的意見。人只要保持著對主的信仰就能生存下去,他一直是這么認為的,因而邁克爾·麥克尼爾在他的心目中比彼得·伯頓這樣的花花公子更像是個合格的【人】。 他不需要有自己的意見,只需要仿照著麥克尼爾給他提供的案例去做就行了,雖然這在他看來無異于向異端邪說投降。 和羅易達成了初步協議后,斯塔弗羅斯決定召集自己的得力手下們開個會以便討論這個可能讓他們所有人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的機遇。參加會議的都是平時跟隨在斯塔弗羅斯左右的白袍大齋會信徒,這些人除了頭腦靈活之外還具備一項優點,那就是腿腳勤快——他們有時候要連續趕往好幾個村莊以便向那里的白袍大齋會信徒傳遞情報,畢竟德國人和印度人都沒心思幫這些村莊建設額外的電話線路。 “我親愛的兄弟姐妹們,有一項光榮的任務等待著你們去完成。眾所周知,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這些擔心自己隨時會喪命的可憐人終于變得安靜了許多,但是這還不夠。如我們所見的那樣,他們經常整天整天地躲在自己的屋子里為隨時可能到來的死亡而恐懼。”希臘人盡力把自己和羅易的要求包裹在看似合理的借口之下,“已經有一些兄弟向我反映說,這種在附近還未消退的心態妨礙了他們的生活。過去我們一直忙于恢復鄉村的基本秩序,現在我們是時候做些早該做的事情了,那就是讓他們返回到正常生活之中。” 希臘人從同伴們臉上看到了為難的神色,他還以為這些人會毫不猶豫地為他赴湯蹈火呢。 過去幾十年的人生里,斯塔弗羅斯見到過許多他所認為的【非洲人】。有太多太多的人被殘酷的生活摧毀了信心,從而完全失去了對長遠未來的希望、變得只在乎今天,類似的案例不僅出現在非洲,而且也出現在他的祖國希臘,甚至出現在…… ……出現在麥克尼爾所描述的那個未來的世界各地,尤其是在黃區。 有些走神的希臘人不可避免地開始把這種現象和白袍大齋會的信條進行對比,試圖尋找二者之間的區別。因堅信對長遠打算的一切投入都會在不確定性的影響之下化為烏有而只在乎當下,和放棄對自身的約束、轉而完全順從自己的欲望,確實存在一定的重合,但雙方終究不是完全相等的。并不是所有人的欲望都在于眼前的享樂,那些為了享受更多的樂趣而決心暫時吃些苦頭的家伙也并不少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