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母聽了李大嫂說得這話,先是點頭,然后又搖頭,“這禮收得我這心里很是心驚膽戰,要不是三娘說了,這送禮收禮乃是官場常事,且若是不收的話,會讓其他同僚難做。 是必須得收的禮,也是大家你知我知的事兒,我這心里才算放下了。” 被李母提到的李三娘這會子可是真的忙碌的不行,她在婦產堂,同陳雁芙她們正在商討最近才剛剛整理完成的長安城穩婆名冊。 “借助各坊坊正的手,現下這份名冊應是最全的了。 醫監想要的洛京的名冊倒也送來了一份,只不過孫春蘭也在信中說了,哪怕是有太醫署分部幫忙,還是仍舊得差了少說要有四成的人不在名冊之中。 婦產堂在洛京的時日不算長,洛京之人尚未養成如長安這般一有孕就來婦產堂來看的習慣,平民多半還是會在自家接生,由婆母或是姑嫂帶著也就生了。 至于,洛京和長安之外的穩婆名冊,那就更難了。 我想著,該是咱們這醫師交流會開完,那些長安之外的醫師回去之后,咱們再用太醫署的名義去統計每一府城的穩婆人數,才能行吧。” 李三娘一邊聽陳雁芙匯報這些東西,一邊翻開那兩本有關長安和洛京兩城的穩婆名冊。 看著名冊最后總結的人數,李三娘先是對陳雁芙的工作表示了肯定,“長安城之大,你能把這份名冊好好統計出已是不易了,春蘭那邊也是,洛京的婦產堂終歸是才開不到兩年而已,如今能做到這般程度,我已是很高興了。 無妨,能有現在這份冊子打底,在義診過后,咱們婦產堂再開展穩婆學堂招收事宜就能更好的安排了。 至于,長安和洛京之外的地方,就像你說得,等咱們這醫師交流大會開完,那些人回了老家,或是往家里傳信去了,不用多久,自然而然就能把這事辦成了的。 對此,我是不擔心的,一步步來就是。” 李三娘伸手示意陳雁芙坐下說話,她也招手讓眾女醫和與會的醫女和婦產堂管事,盡管飲茶吃點心。 這會議已然開了有一個多個時辰了,李三娘不是那等固守規矩的人,她在開較長的會議的時候,都是允許眾人吃喝的。 陳雁芙與李三娘熟識多年,她知曉李三娘非是面上客氣,如此她就做了榜樣,先喝了茶,又拿了身前的點心盤子里的點心來吃,她一動,那些官階比她低的女醫們這才敢伸手。 “穩婆的培養和管理,是咱們婦產堂能夠立于太醫署的基礎。 穩婆的人數和技藝關乎著婦人生產的平安與否,決定著婦人和嬰孩的存活人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