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拿著信封進來的李大嫂正好聽到李三娘問話的尾音,她把信封遞給李三娘:“三娘,你先看信吧。” 李三娘也不糾結,接過信,直接抽出這幾頁信紙看了起來。 李三娘看著這第一頁的開頭那句問候,“趙姨(李母大名趙大妮,前面提過的),展信佳,兒紅娘.......”李三娘心里想著:“這話說的倒是親近,這是把阿娘算作其親阿娘的妹子了。” 這頭一頁寫的不過就是些敘舊思念的話,確實如同李二兄所說有講李母當初在邊城過得日子的事兒。 怪不得能讓李母讀信讀的淚流滿面呢,這擱誰身上誰能不哭? 你就想吧,都過了三十年了,突然有人在你面前同你回憶起自己青春年少的日子里發生的事,你得是什么感想? 李三娘把這信越往下看這嘴角就抿的越緊,蓋因著第二頁上的一句話“......想起那時阿耶的軍餉不過千錢并一石二斗而已,我久居外家不得見阿耶......” 這話的意思明晃晃的,不就是說身為孫大頭的親生女兒都沒有吃過他掙來的一粒米,反而是當時的李母吃的不少。 接下來寫的都是些回憶孫大頭的話,這頁的末尾提了一句:“......阿耶逝去已有三十載,那一年兵荒馬亂的連一場像樣兒的喪事都沒給阿耶辦,我想起時總是心痛不已......” 李三娘來回把這幾句話看了好幾遍,在心中咀嚼了幾遍后,才去看最后一頁信。 圖窮匕見,這第三頁一上來就是提李大兄乃是孫大頭的唯一親生子,這傳宗接代、香火傳承乃是人倫大事。 過去是找不到人,現下既然找到了人,聯絡上了這門親,是該把李大兄認祖歸宗一事擺上臺面了的。 李三娘看到這里,心里就明白,這封信絕不是孫紅娘一個人寫的,想必其中該有郭團練使(孫紅娘的郞婿,郭家兄弟的阿耶)的手筆。 因為這說過讓李大兄認祖歸宗的下一句就是“我家郎主(郭團練使)有幸災施大將軍麾下......” 雖說只不過就是簡單的提了一句郭團練使這個人,但一軍團練使誰又會小看? 之后的內容就同剛才李二兄與李三娘解釋的一樣的,孫紅娘先是表達了對李大兄的惦念,又夸贊了一番李大郎,然后就非常體貼的表示知道李大兄在長安城天子腳下做金吾衛,是沒法子離開長安的。 且正好李大郎是施家軍編下的兵士,由李大郎在邊城為嗣子給孫大頭辦一場體面的喪事就好。 且那句讓李二兄氣的摔碎茶杯的原話是這般寫的:“......就讓大郎直接遷戶到這邊就是了,我于此地也認識不少體面人家,定是能給大郎找門好親的......” 至于李二兄說的那郭家兄弟帶來的銀子,這信里倒是一字沒提。 也是,估計是孫紅娘也知曉若是赤裸裸的提出用錢買斷的話是不體面,會傷人面子和感情的事,這才只讓郭三郎私下里帶著銀箱子上門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