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七月初四,立秋。 李三娘早早就起了,前兩日就聽戒毒之地的人說起離這兒不過十里的地方駐扎了從邊城回返的大軍。 至于為何已經到了長安卻停留在城外? 一自然是這一批回返的上萬的兵士為了好管理,自然要在受賞前統一管理的好,避免給長安城里的治安帶來困擾。 二么,是在武帝論功行賞之前,會有在城外的忠烈祠里由武帝帶頭祭奠這回為大唐而戰死的忠魂。 這是全體兵士都要參加的,哪怕是輔兵,就好似做飯的火頭兵也一樣是要去參加這場祭奠儀式的。 是以這大軍現在就在城外駐扎等待著今日的到來。 李三娘他們這些醫師也早早就被通知了,當然是太醫署通知的,這回太醫署的王署正會帶著幾十個醫師前去觀禮。 畢竟軍醫在此次大戰之中也是出了大力的,回頭武帝論功行賞也一定是會嘉獎太醫署的醫師的。 至于為何會帶這些并非是太醫署而僅僅是長安醫藥聯盟的醫師前去觀禮? 用王署正的話來說就是:“也得讓他們看看咱們太醫署里的醫師也是有牌面的,是功臣。 如此,他們才好把咱們太醫署當個好地方,拼死拼活都想進來了。 再說,我看著這戒毒之地以后怕不是得常年都要有人了,怎么的也得給他們個甜頭嘗嘗不是?” 李三娘今日換上了李母早就為她做好的墨藍色的衣裳,鈴蘭仔細的把一根兒木簪插到李三娘的發髻上。 “師傅,是不是太素凈了些?哪怕是去參加祭奠,這也太......” 李三娘對著銅鏡瞧了瞧,她對于鈴蘭手巧竟是能梳出這般沒有落發的發髻實在佩服,她輕輕搖了搖頭回應了鈴蘭的話:“要的就是素凈啊,本就是去參加祭奠儀式的,如此就挺好的,不必再上發飾了。” 按著說好的時辰,李三娘帶著也一樣身著墨藍色衣衫的秋香站在戒毒之地外的空地上等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