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這被弓箭對著的民居里頭,二十多個滿頭小辮子,穿著上與突厥部落衣裳制式相似的漢子這會子都齊聚在屋子里頭,圍聚在其中一個梳著漢人發式穿著漢人服飾的男子。 當有人從屋外闖進來后,嘰里咕嚕的說了一通后,這二十多個漢子之中,就有三五人叫嚷了起來。 他們說的這話自然是突厥部落的語言,那話里的意思不過就是在說:“沖出去,與他們拼了!” 而此時民居外頭的施樂安卻是轉頭對著身后一懂胡語的兵士點了點頭,那兵士就一步上前,高聲吼著話對著民居里頭的人說了起來。 這話里的意思也簡單:“放下武器,降者不殺。” 是了,施樂安他們在邊關里頭打仗的時候,喊得也是這一句,這一句對他們而言那是頂頂重要的。 而且,施樂安在邊關時,那也是真的做到了“繳械不殺”的,一自然是不想亂造殺孽。 要知道,這戰爭從來就不是個好東西。 以殺止戰是沒得法子的法子,戰爭對于底層人來說就是鮮血、人命和仇恨。 且,這繳械不殺,過后有了戰俘,還可拿著這些人與對方交換戰俘或是其他物什,像是牛馬羊等牲畜,不也是好事一樁么? 所以,在邊關打仗的時候,打到最后,施樂安所帶領的兵士,總會用麻繩拴著幾十上百個一連串的俘虜回來。 其二,那自然是“貪生怕死”是真的有用的了。 這也算是兵法了吧,這人心是最不可測的,再是治軍嚴謹的將軍,他麾下也總會有膽小的兵士。 施樂安讓人這般喊話,里頭聽到的人里,指不定就有那起了心思的,想要投降的了。 如此,那寧死不降和想要投降的兩股人不就有了矛盾了么? 到時候,這就是施樂安的機會,指不定還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了呢。 外頭施樂安這頭兒喊了三遍后,就等著了。 而民居里頭,當真也是真的有人起了投降的心思。 只聽這人用突厥語道:“主人,咱們不過是給那人銷貨罷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