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咱家里頭,你大兄和大郎都是武官,二郎雖是文官,但現下只是初入官場的小官,哪里能用得上那般排場? 若是真請了人上門來,怕不是街坊鄰居都得說咱家的閑話來了。 且你忘了,因你而來的關系,多是各家女眷,人家給咱家送禮,也是因著你給人家瞧病的緣故,那這涉及女眷的身體健康的事兒,就更不好讓外人知曉咱家與人家的關系了。” 說過這些,李母放下手中這清點完的禮單,拿起一旁的另一張禮單一邊看一邊繼續對著李三娘說:“現下還好,阿娘忙的過來,只不過就是今年只我一人忙活,才看著有些忙碌。 待得明年,有你大嫂幫我,就用不上這般了。” 李三娘趕緊討好的看向李母:“多謝阿娘,是兒累著阿娘了。 阿娘累了,只管說,我和秋香熬上幾日定能弄完這些。” 李母笑了笑,嗔了李三娘一眼,“你啊,慣會給阿娘灌迷魂湯。 得了,今兒個你和秋香倆能點完手邊那一摞就成。” 李三娘也不托大,喊了秋香來幫忙,李三娘念禮單上的物什,秋香去清點。 兩人配合到底是比李母一人做事要快上幾分。 這點著點著,李三娘就總結出來了,送到李家的與自己有關的年禮,多半都是來自曾經找過李三娘看診的人家。 像是錢家、高家都是最早認識的李三娘的,然后就是與李三娘熟識的醫師人家,像是唐家(唐明月、陳雁芙),再有李三娘當值所在醫堂的老李醫師、崔醫師,因著太醫署的緣故而結識的孫醫監。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因為李三娘創辦的兌換堂和醫師交流會而有所聯系的王燁、畢元甲等醫師。 雖然不算出乎意料之外,但是仍舊是有幾分驚訝的是,李三娘的師傅梁老醫師的幾大弟子,以及邵陽小少年家給梁老醫師送的年禮的禮單此時此刻竟然都在李三娘手里。 “阿娘,這?”李三娘舉著手中數份兒禮單,十分疑惑的看向李母,“怎會在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