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若是非要說,三娘你瞧瞧鋪子里頭可有什么新鮮的布料,適合巧蘭和寶丫她們倆穿的,若是有合適的,你幫我買上一匹。 這回我生產,咱自家人忙活不說,還累的巧蘭和寶丫跟著幫忙。 我覺著光口頭上說感謝哪里能成? 所以,就想著買些布匹感謝她倆來。” “大嫂,這話說的對。 我還想著過年時給巧蘭和寶丫一人包一個大紅包呢,大嫂這里著實是多虧了她倆在。 阿娘自己要忙著女娘幫扶會那頭兒的事兒,我和大兄都要去當值,能把大嫂照顧的好好的確實是巧蘭和寶丫的功勞。 好咧,我都記得了,到時候必得在鋪子里頭好好挑一挑。” 一切準備就緒,眾人這才出了門去。 這一回李家留下的人就多了,畢竟家中有一個還未出月子的婦人和還未滿月的孩子,自然得留人照顧。 所以,吳巧蘭應聲留下來了,倒是寶丫是跟著李三娘他們出門去的。 李父本就要坐堂自然是在家的,李二兄是跟著李母他們一起出門去張羅事兒的,李二嫂這回沒跟去,她是這般說的:“上回帶著小五出去,我是真真的看不住他啊,跟在他身后跑的,回家之后我這腳都抬不起來,使不上勁兒。 今兒個我不去了,我們這房都由二郎做主,家里我照看著,阿娘不必操心了。” 如此,去的人就少了些,李父沒去。 這回李家大房是沒有人去的,李大兄和李二郎仍舊要出門當值去,李大郎在邊關,而李大嫂和小六郎是出不了門去的。 李家二房里頭,李二嫂留家,李二兄帶著李三郎和小四郎并小五郎一起出了門。 李三娘這邊自然還是固定出門四人組,李三娘、露珠兒、秋香與老十。 吳巧蘭留家里頭照顧李大嫂和小六郎,寶丫就跟在了李三娘身邊,與露珠兒一道兒了。 去的人少了,其實還是一輛馬車坐不下的,李二兄仍舊是有喊了一輛馬車來的。 臨近年關,長安城里頭的人更多了,本來就因為早前武帝頒布的邊關要開市的事兒,引來不少大小商賈親自來長安打聽消息,現下又因著年關將到,路上行人更是多的數不勝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