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萬壽節(jié)過后,長安城里的過節(jié)的那般火熱的氣氛仍舊沒有消散,反而是越演越盛了。 各個坊中大街小巷的人們都在熱烈的討論著萬壽節(jié)當(dāng)日,那郎官兒在朱雀廣場上講的事兒,別說是普通黎民了,就是高門大戶里的郎君、娘子都聚在一起說個不停。 萬家,主院,偏廳內(nèi)。 萬家三房,也就是萬家的庶子萬三郎的媳婦子芳娘,她正在和萬家當(dāng)家主母萬家大夫人,也是芳娘的大嫂在探話兒。 “......三郎想著,這也算是一條出路。 若是要去,定是一家子都要跟過去的,宇哥兒本來也沒什么念書的天分,跟著我們一道兒去了北邊,說不得還能開開智來。 只是,嫂子,我不與你說謊,我與三郎都不是那聰明人,我們這房現(xiàn)如今賬上也就不到二百兩銀子。 想當(dāng)初,是我娘家沒落了,要不是三郎他守諾,我怕是也不能嫁來萬家來。 姨娘她去的早,留下的體己我和三郎本也就沒打算動,想要按著姨娘說的,全都留給小姑當(dāng)作嫁妝來的。 阿耶在的時候,說了我們這房能分得一成家產(chǎn)。 只我們決定這一大家子都走的話,這,分家的銀子還是得要的?!? 芳娘說到這兒,抬眼看了萬大嫂一眼,然后又低下頭去了。 “三郎的意思,是想讓我與嫂子問問,如今這時候,可能如數(shù)把這一成家產(chǎn)分給我們?” 萬大嫂實(shí)在是沒想到平日里不聲不響,除了祭祖和中秋、元正這般需要全家出場的節(jié)日之外,在家里悄默聲兒的只關(guān)起院門過自己個兒的日子的三房,這回竟然能有這般的魄力,要攜著全家大小都往北地那等苦寒且不安定的地方去。 “你等等,這事兒不小,待我與郎主說了后,我再給你答復(fù)來?!? “哎,勞累嫂子了。” 送芳娘的婆子回來了,看著在走神兒的萬大嫂只得輕咳了一聲兒,見萬大嫂回過神兒來了,才福了福身子對著萬大嫂回話兒:“夫人,芳娘子徑直回了蘭花院去?!? 萬大嫂點(diǎn)點(diǎn)頭,表示自己知曉了,“打水,為我凈面,我得去后頭見見老夫人。” 是的,萬大嫂盯著芳娘的行蹤,就是要看看她會不會去找萬老夫人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