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去就走,李二兄和李家醫堂的兩個伙計說明了后,給兩人放了三日帶薪假,就直接把醫堂關了門。 李二兄又去車馬鋪里頭租了一輛馬車來,加上家里李三娘每日當值日里被老十趕去用的馬車,這一行十數人就拖家帶口的往城外去。 李家現下是連小黃和它的三個孩子都被抱走放在了籮筐之中帶走了的。 按露珠兒說的:“家里沒人,留小黃和它的孩子在家,那它們得多可憐啊。” 本來李二兄還打算請兩個人幫著去吳家村給李二嫂家割麥的,后來還是老十直接說:“我去幫忙就行了,不必再請外人了。” 李二兄自是推辭,畢竟李家人都知道秋香與老十只是不良人專門派來保護李三娘的,并非是他們李家的奴仆,也不是與李家有親。 如此,哪里就能隨意的就用人家幫忙? 不過老十堅持,李二兄也不好僵持不允,最后李二兄看老十的樣子,還是拱手提前道謝了。 至此,李家眾人并吳巧蘭和寶丫母女二人就一同坐上了馬車回到了吳家村。 李三娘在現代是自小于福利院長大的,雖然也經常有勞動,但畢竟是在城市之中,確實沒干過農活,更別說收麥這般耗費體力的勞動了。 不過牽著露珠兒在吳家村村頭就下了馬車的李三娘,她看著在曬壩上忙碌的農人們,心頭不由的就有了放松之感,再吹著風,李三娘覺得,帶著露珠兒來鄉下看收麥確實是沒錯的決定。 露珠兒不是第一次來吳家村,但確實是第一次看到這曬壩上的人忙碌。 小小的人瞪著眼睛新奇的看著這一切,農人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翻曬的不僅僅是麥子,更是一家子的未來的活路,未來的命。 李三娘一邊同露珠兒解釋著麥子是可以做成什么樣兒的吃食,一邊告知露珠兒這麥收對于農人來說是多么重要。 此時,李三娘猜想著,畢瓊嵐發來的邀約應是與麥子有關的,說不得就是關于雜交小麥的問題。 任何一個時代,民以食為天,那都是頂頂重要的。 人只有先滿足自己的肚子,讓人在饑餓的時候能夠吃上飯食,那才能維持一個社會最基本的運轉。 脫離了肚子去談禮,那是笑話。 管子所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就是這么個意思。 李三娘剛才已經問過李二兄關于畢瓊嵐請帖上說的地方是哪兒了,就是在離著吳家村約莫能有十幾里的路的地方,該是離著京郊大營比較近的那個村子。 李三娘心里有了數,這才跟著李家眾人往吳家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