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更別說,既然是帶著孩童出門來,自然是一會子買點兒路邊的餅子,一會兒就要去買飲子,行進速度就更慢了。 等眾人到了西市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日上中天,該吃午食了。 在一家人不算少的酒樓的大堂解決了午食,眾人興致不減,分成了三撥人,一撥是李二郎和邵陽小少年,帶著李三郎和小四郎去街面上逛著玩兒; 李大兄和李大嫂想要去采買些物什給蔣家,因著蔣家二兄的媳婦這月剛生了兒郎,李大兄和李大嫂得下月去吃孩子的滿月宴,但這禮物自是要早早的準備起來的好。 剩下的就都結伴去刑瑜開的超市里頭逛去了。 當然了,自是叮囑過李二郎:“你們逛夠了,估摸著時間,來這超市門口等著,咱們在那門口聚集,好得一塊兒歸家來。” 小五郎已然能自己走路了,這會走路后,能夠探索的地方更大了些,小五郎簡直歡樂的不行。 今兒個把他帶出門來,李二嫂一天啥也不干,就和李二兄倆人一塊兒盯著小五郎一人了。 李二兄更是有前車之鑒,怕小四郎的事兒再次發生,就聽從了李三娘的建議,用布條子在小五郎的腰上纏上,然后弄一繩子牽在手中。 這般,雖說不太雅觀,但至少保證了孩子走不丟。 “我要抱他吧,他還不讓。 這自從會走了后,怎的就這么皮? 三郎和四郎小時也未如此啊?” 李二嫂的體力還是趕不上李二兄,已然追不上去了,只跟在李二兄和小五郎身后看著,氣喘吁吁的對著李母和在一旁牽著乖巧的露珠兒的李三娘說。 李三娘只關注著露珠兒的需求,聽她說話,想要什么,根本就沒空搭理李二嫂。 李三娘從李二嫂上次從娘家歸家后,就對李二嫂熱絡不起來了。 一是李三娘確實忙碌,對一個現在還是一帶小五郎為主的李二嫂沒什么話說了; 二是李三娘猜透了李二嫂會被李二兄送回娘家的原因,心里有些不虞,也就不想粉飾太平了。 “我不惹她,她不煩我,同住一個屋檐下,只不過一起吃晚食罷了,我自有分寸的阿娘。” 李三娘的疏離雖是潛移默化的,但李母這個親阿娘哪里能看不出來? 李母找過李三娘說過,就聽得李三娘這么一說。 “得,阿娘也就是提一句。 既然你心里不得勁兒,那就這般好了。” 所以,此時李三娘只顧著低頭與露珠兒說話,而本就是保護李三娘的秋香和老十,更是不會搭話。 李母心頭一嘆,只得開口安慰李二嫂道:“他腿腳利落,那代表你養的好,小五這是長得好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