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大多數的權貴和豪強都是在山東做這些事情,或者是在自己的封國之中。 這一次留侯府最離譜的是在關中做這件事情,真的是權勢太大,飄了。 很快他們就知道了,一道敕令從禁中發出。 “稟仁宗孝惠皇帝遺詔、代皇行事、攝政大丞相敕: 留侯張不疑枉顧國法,強奪庶民田產,違反大漢律令,不加以懲戒,不足以正國法,不足以顯皇威,不足以示恩德。 褫奪張不疑留侯爵位,褫奪張不疑一切官職,貶為庶人。 褫奪留侯國口五千戶,改封張不疑之子為留侯,張不疑并留侯即刻返回山東留侯國,非特旨,不得進入關中,不得出封國。 再罰留侯府錢三十萬,充入府庫之中。 若有再犯,嚴懲不貸,曉諭悉知?!? 這道敕令的懲罰不可謂不嚴重,罰錢倒是小事,經過多次加封,留侯國是萬戶的大國,每年從中收取的賦稅都很高。 但是直接褫奪封國戶口那可就嚴重了,雖然敕令之中說是五千戶,但那是按照土地算的,真實情況之下,那里可能生活著將近一萬戶人,失去了這筆賦稅來源,留侯府那可真是肉痛到了極點。 更可怕的是,大丞相竟然直接將留侯一脈趕出了長安,趕回了封國。 對于這些權貴來說,離開了長安這個權力核心,那就是徹底的失勢,他們又不是那些諸侯王,王國跨郡連縣,實力雄厚到甚至能夠撼動長安,徹侯回到侯國之中,連個土皇帝都算不上,最多算個實力頂級的豪強。 尤其是賦閑在家的徹侯,若是得罪了長安的人,甚至面對郡守縣令都要矮一頭。 張氏有太后在或許落不到這幅場景,但一定不會好過。 萬一大丞相暗示一下,那些滿心正義的儒家子弟前往留縣做官,一定會折騰留侯府的。 殺雞儆猴的效果非常好,在敕令下達的第二天,洛亦府上的人就堆滿了,很多人都來試探口風。 洛亦這個老好人,只是打著哈哈說:“亦和大丞相雖然是兄弟,但是大丞相乃是攝政,智計深刻,深謀遠慮,他的心思不是亦所能知道的?!? 洛亦的態度讓很多人心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就在這種詭異的氛圍之中。 長安城的頂級權貴們都收到了一份來自皇宮的盛宴邀請,是以太后的名義發出的。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定是攝政大丞相的手筆,要不然太后召集各家干什么? 造大丞相的反嗎? 那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未央宮。 既然是太后邀請群臣,那自然不能在長樂宮中,眾人都竊竊私語著,猜測著洛新的目的。 既然將諸家都邀請過來,那應該不至于是直接清算。 當洛新和太后張嫣、皇帝劉恒一起出現的時候,殿中很多人都微微低下了頭。 沒有人能夠忘記那日留侯府眾人離開長安的樣子,那可是太后的母家,是當今的天字第一號外戚,面對大丞相竟然脆弱成這樣,一道敕令就直接滾出了長安,就連反抗都不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