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面對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的咸陽父老,洛亦輕輕拉扯了一下劉邦的袖子,輕聲道:“大王,就按照之前所說的?!? 接到韓信的文書后,劉邦和洛亦率領著漢國的群臣向咸陽趕來,路上的時候,蕭何、洛亦和劉邦三人,針對未來如何統治三秦這片土地,進行了一番討論。 “廢除項王出于報復加在秦人頭上的苛刻法度,這是最快得到秦人人心的法門,這是您第一件要做的事?!? 項羽加在秦人頭上的法度和先前的秦王朝自然有本質區別,更像是一種政治報復,而不是一種具體的法度。 畢竟洛陵剛剛在昭城踐法,他自然不會忽視。 他在秦地沒有搞之前商鞅那種為了穩定而設置的法律,而是單純的加稅,單純的壓迫秦人。 洛陵踐法,實際上踐踏的是兩種。 其中一種是洛陵最關注的統治術,那種潛移默化之中將人變作奴隸的制度。 這是洛氏最深惡痛絕的,是底線,但凡敢用這種制度,管你什么明君圣主,管你有多少功績,不改就殺了你。 另外一種則不同,踐踏的就是橫征暴斂的獨夫,項羽現在就有點這方面的意思,但是他出于個人感情的報復,還是有點不同的,畢竟他沒對楚地這么干。 對于橫征暴斂的獨夫,洛氏基本上不會親自動手,而是做兩件事。首發網址m.97xiaoshuo。net 第一件事是逐漸的通過孟子這一類民本之類的學說,來潛移默化的塑造諸夏之民的精神世界,讓他們敢于反抗,勇于反抗。 正如洛氏一直所說的,唯有犧牲和榮耀才能上達素王! 洛氏這種永不屈服的精神是最大的財富,若是天下人都能具有,難道還有那么多獨夫敢于使用嚴刑酷法嗎? 第二件事就是在道德上抬高陳勝這種人的正義性。 洛陵敏銳的意識到天子的權力越來越集中,以他的智慧當然能夠看到,天子定然會要求和權力相匹配的神圣性。 若是天子真的成了不可違逆的存在,那么反抗獨夫的義士就會變成賊寇,再進一步,天子就會只有權利,沒有義務,那就太過可怕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儒家的核心,但這是雙向的義務,當君父不再是君父的時候,臣子是擁有反抗權利的,甚至是被鼓勵報復的。 君主將臣子當作手足、犬馬、草芥,臣子對待君主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孟子承襲洛孔二圣的衣缽,又深受洛氏的影響,于是大肆發揚這種精神,他在君王和庶民之上花費的筆墨幾乎不遜色于義之大道。 孟氏儒是儒家之中的異類正是源于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