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洛亦將自己從大河之邊救回的軍隊交予洛陵之后,就站在城外望著魚貫而出的眾人。 劉邦從拐角走出,來到他身邊,輕聲笑道:“公子?!? “沛公?” 劉邦問道:“公子,今日洛氏出山,主持會盟,諸多英豪歃血,奉您的大兄為盟主,要眾志成城推翻暴秦,這難道不是最榮耀意氣風發之時嗎? 公子為什么在這里滿腹愁緒呢?” 洛亦沒想到自己臉上半分表情都沒有,劉邦竟然能看出自己的滿腹愁緒,當即問道:“沛公此言何意呢?亦心中并無愁緒?!? 劉邦聞言朗聲笑道:“公子,看來您是不信任劉季啊,這一路行來,季對您還是有幾分了解的。” 洛亦望了劉邦兩眼,這才輕聲嘆道:“沛公,昔年有讖言流出,滅亡秦朝的是洛國,現在大兄在這里聚集天下英豪,這恐怕就是讖言所應驗了。 我所思索的,是這眾多的英豪之中,誰敢去西向破關?” 劉邦敏銳的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在問誰敢去破關,而是在問誰敢真的和暴秦浴血廝殺,克定天下,他的目光之中陡然閃過一絲銳利。 劉邦沉吟道:“楚公項梁是這樣的英豪,他是項燕的兒子,在楚地流傳著項氏必然覆滅秦朝的傳聞,項羽是能夠擊退蒙恬的大將,想必只有項氏統領的楚軍能西向破關了!”記住網址m.97xiaoshuo.net 在洛氏明確不王的前提下,項氏的實力執天下之牛耳,就連張良這樣的六國貴族都要求助項梁來為他復國。 “僅僅只有項氏嗎,暴秦可沒有那么容易就被擊敗,孤木難支,光是蒙恬和章邯兩人就能讓項氏抽身不得,其他人也要奮勇向前才是?!? 即便是洛氏準備用神器開道,但那也是準備在難以攻破的關隘之時再用,不可能每一場戰役都用,洛氏的氣運點不是大風刮來的,滅秦如果是一場生意,現在已經賠的底掉了。 劉邦望著洛亦,咬了咬牙下定決心,斬釘截鐵道:“公子,季愿意率軍繞道洛陽去截斷蒙恬的糧道,若是中原戰事順利,就破關入關中,您愿意和季一同前往嗎?” 昭城會盟對劉邦的刺激實在是大,除了他出身寒微之外,全都是六國貴族的后裔,但這并沒有讓他灰心,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因為最大的貴族洛氏并沒有小看他,這就足夠了。 你們再尊貴,難道還能尊貴過洛氏嗎?洛氏尚且平等的對待我,你們越是高傲,就越顯得可笑。 這就是劉邦現在的想法,只要能夠得到洛氏的支持,難道他劉季真就不如那些天生的貴種嗎? 主持諸侯會盟的洛公陵地位實在是太高了,即便是項氏都只能作為盟友,不能收歸麾下,只有公子亦是他能夠接觸到的,而且先前兩人結伴同行,相談甚歡。 洛亦聽到劉邦愿意向西去拼搏一番,還邀請自己一起,明白這是劉邦在向自己示好,希望自己能夠幫他。 這一路上他對劉邦算是有些了解,這個人毛病很多,貪財好色,愛占小便宜,不講禮節,動輒罵人,都是常年游俠生活的小問題。 但是他性格堅韌不拔,基本上沒有什么失敗能擊垮他的意志,最關鍵的是聽勸又有自己的決斷,洛亦對他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 “沛公,這群雄之中,您的實力不算是最強,想要繞道洛陽,一旦蒙恬回兵,您將死無葬身之地,為什么要做這么危險的事情,難道跟在項氏的身后和秦兵作戰慢慢積累功勞不好嗎?” 洛亦緊緊地盯著劉邦,他實際上心中清楚為什么,但是他要劉邦親口說出來。 劉邦聞言颯然一笑,慨然道:“這天下盡是愿意依附尾翼之人,但是這樣的人想必只能唯唯諾諾,不敢向前,公子說想要亡秦,就要奮勇,劉季愿為公子戰一場,生死無論?!? 這世上為了招攬賢才,大多都是用金銀珠玉,乃至于顧望頻頻,但是像劉邦這種要玩命的基本上很少見。 洛亦很是感動,在眾英豪之中,除了項羽之外,也就劉邦有這么的膽氣了,當即說道:“沛公,亦愿隨您向西,生,則奉您為關中王,死,則你我黃泉相見,不要再稱公子亦了,亦字子玉,沛公稱子玉即可。” 劉邦聞言大喜,沒想到這么順利,雖然現在洛亦還不算是徹底投入他的麾下,但只要他之后不犯什么致命的錯誤,洛亦定然就算是他的人了,于是趕緊拉著洛亦進了他的軍營之中,見到蕭何之后美滋滋的說道:“蕭生,子玉愿隨我軍向西?!? 蕭何都沒想到劉邦轉眼竟然給了自己這么大一個驚喜,當今現世的洛氏嫡系就兩位,其中一位幾乎就是諸侯盟主,不是任何人有資格招攬的,日后不論是誰得到了天下,都要尊崇的供起來。 真正出世的嫡系,就是眼前的洛亦,劉邦竟然能招攬來,真是神異,蕭何忍不住想起之前傳說劉邦有天子氣的傳聞,他甚至都要相信劉邦真的有天子氣了。 幾人進入帳中,開始商議之后的行動,蕭何作為劉邦的大管家開始盤點劉邦現在的家底,“如今我軍所屬有一萬五千人,其中五千多人是豐沛之地追隨我等起兵的鄉人,剩下的則是這一路上收納而來。 軍隊雖少卻精銳,現在天下紛亂,只要一路向西,無數的流民都能充實進來,有這些精銳在,很快就能拉起十數萬的軍隊?!? 洛亦聞言道:“陳王舊部我大部分交予了大兄,但是手中還有五千人,可以同沛公一同西向,但肯定不是蒙恬的對手,我們要找到合適的行軍路線,沛公,想要成就大事就要有賢才輔佐,但賢才卻不是越多越好,關鍵是合適?!? 劉邦和蕭何都有些怔楞道:“賢才不是越多越好?” 這和天下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從來沒聽說過嫌棄賢才多的,洛亦卻點點頭道:“洛氏有千年的傳承,各方面都有所研究,早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些賢才過多而基本盤又不夠大的勢力,一定會陷入無盡的內斗之中。 正如蕭生,他是一位極其擅長治國理政的大才,若是現在再有一位和他同樣的大才來到您的軍中,您要如何做呢?如果您不能人盡其用,那就要克制麾下賢才的規模?!? 劉邦聞言問道:“難道就沒有什么辦法嗎?有賢才卻不招納,這恐怕不是明主所應該做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