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各個戰艦的內部傳來了細密的嗡鳴聲,一些體型比較小的戰艦也止不住地顫抖了起來,仿佛隨時都要解體一樣。
這些戰艦的駕駛室內,每一位操作人員聽到這個聲音都不由自主地咽了一口唾沫以緩解自己的緊張。
他們清楚這種聲音來自哪里,那是戰艦動力爐以及護盾系統過載的聲音。
至于說攻擊系統,內部包圍圈所有戰艦的攻擊系統早在數分鐘之前就已經停火。
因為連綿不絕地射擊,先前這些戰艦的主炮炮管都已經變得通紅,甚至有熔融的趨勢。
等到攻擊系統過載下限后,這些主炮又迅速在宇宙空間中釋放了熱輻射,重新降溫凝結,但原本筆直的能量引導槽已經變得扭曲不堪。
稍微有點常識的艦長都知道,這個時候如果再強行開火,唯一的下場就是能量脫出引導槽導致炮管發生自爆。
基于同樣的原因,整條戰線早就已經停止了進攻,轉而將所有的動力轉移到護盾系統上,以維持眼前的球形護盾。
在此時的球型護盾內部,因為先前連綿不斷地射擊,難以計算的龐大能量已經自發形成了類似于能量潮汐一樣的東西,不停地沖擊著護盾,然后又卷回沖向中心點。
如果是正常情況下,這種量級的高能粒子匯聚在一起,至少能夠形成一顆近乎超小型恒星一樣星球。
而現在發生的事情卻有些違背常理,在這些高能粒子不斷卷回的過程當中似乎遇到了什么阻礙,使得這些能量在不停地被消耗,雖然每一次卷回消耗的能量都很少,但卻依舊能夠肉眼可見。
突然,原本光滑透明的球形能量護盾上出現了一道細微的裂痕,使得這顆看起來像是水晶球一樣的護盾出現了一絲肉眼可見的瑕疵。
同一時間,在密密麻麻的戰線當中,一艘不起眼的小型戰艦內部突然冒出了黑煙,然后便停止了運行。
看到這一幕,在場所有艦長的心都不由自主地停跳了一下。
他們很清楚,這意味著這艘小型戰艦內部的動力爐以及護盾系統完全過載,也同樣意味著他們所維持的球形護盾已經撐到了極限。
果不其然,雖然這絲裂痕很快就在其他戰艦的能量共振下迅速恢復,但在接下來的戰線當中,就像是遭到了傳染病一樣,接連不斷地出現戰艦護盾系統或動力爐系統過載的情況。
伴隨著一艘一艘地戰艦被后勤船拖走,球形護盾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護盾上出現裂痕的頻率也變得越來越頻繁,裂痕被修復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慢。
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球形護盾內部的能量潮汐也在不斷地衰弱,所以整體還能呈現動態平衡的趨勢。
很快,當能量潮汐最后一次撞擊到球形護盾上時,因為能量已經衰減到了某個限度之下,所以能量潮汐再也沒有能夠回卷,而是逐漸平息了下來。
同時,早就已經布滿裂痕的球形護盾也在瞬間崩潰,散成漫天的碎片緩緩消散,最后堅持的幾艘大型戰艦的動力爐也在同一時間冒出了黑煙,整艘戰艦失去了動力,被后勤船拖走。
伴隨著第一條戰線的所有戰艦被拖走,星際聯合的戰艦群并沒有放松警惕,而是遵循著提前制定好的第二套計劃,讓第二條戰線的戰艦繼續排列著陣形朝前推進。
在場的所有人都很清楚,先前在球形護盾內的能量潮汐之所以會不斷地衰減,就是因為在那個空間內部還有東西在與之進行對抗,所以才會不停地消耗能量。
至于那個“東西”到底是什么自然不必多說,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一開始準備剿滅的對象并沒有死亡。
雖然驚訝于對方竟然在那種攻擊下活了下來,但是星際聯合艦隊的部隊都是訓練有素的精銳戰士,既然敵人沒有死亡,那么他們的進攻就不會結束。
另一邊,伴隨著能量護盾的消息,匯聚于此的能量也朝著周圍的宇宙空間散溢,很快就露出了能量海中間的情況。
一顆看起來有些殘破的一人大小的黑色圓球從逐漸消散的能量海中顯露,伴隨著時間的推移,黑色圓球以那片殘破的開口為起點迅速崩散,跟隨著能量海一起消失在宇宙當中。
等到黑色圓球的破損達到了人頭大小的時候,一個手掌從圓球內部伸出,抓在了不斷消散的缺口邊緣。
手掌的狀態看起來相當地慘烈,完全碳化變黑,那樣子看起來幾乎要和黑色的圓球融為一體。
只是一個簡單的抓握動作,就讓這個碳化的手掌掉落了許多碎屑。
不過很快,原本幾乎已經完全碳化的手掌迅速復蘇,幾乎是眨眼間,一個光滑如玉的手掌撐破了外圍的碳殼重新生長了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