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七十六章 寶華峪事發(fā)-《督撫天下》

    果然,就在王住向道光答話之時,養(yǎng)心殿外已是腳步匆匆。不過片刻,太后便即在幾名太監(jiān)隨侍之下,走到了養(yǎng)心殿前。

    “兒子給額娘請安。”道光眼看太后已經(jīng)到了殿外,當即出門迎上,向太后拜道。雖然道光并非太后親生,年齡也只相差六歲,但二人自嘉慶潛邸之時便即親如母子,更兼太后在道光即位之時,一度主動迎立道光,放棄了自己的親子綿忻,更是讓道光對太后感激不已。是以這時道光雖然恨不得殺英和而后快,卻也只得將怒氣咽了下去,等待太后訓諭。

    果然,太后聽了道光問好,便即點了點頭,向道光問道:“皇上,我聽說今日你們在養(yǎng)心殿議事,事關(guān)協(xié)辦大學士英和,這件事你們?nèi)缃袷呛慰捶ǎ坑⒑椭^,果真足以論死不成?”

    “回皇額娘,英和之過,兒子以為罪不容誅!”道光也向太后回道:“英和監(jiān)修萬年吉地,本應(yīng)妥善應(yīng)對,使寶華峪陵寢果然得以萬年無恙,可如今吉地建成不過一年,孝穆皇后棺槨之上,便已有了二寸水漬,由此推斷,吉地至少有一尺六七寸的積水,興建吉地卻有如此大過,難道英和不當處以極刑嗎?”

    “皇上,若是別人興建吉地,有此大過,倒也罷了。英和為人,我還是清楚的。”太后卻也向道光勸道:“英和雖是少年早達,屢受先帝看重提拔,但從來以天下大事為己任,力圖有為于朝廷。先帝在時,也曾與我言及英和屢有過失,可每次最多只是貶謫,從無下獄論罪之事,因為先帝知道,朝中敢于汲汲言事者本不算多,若是真的嚴懲英和,只怕失了八旗士人任事之心啊?英和在旗人和漢人士子中,都是最具人望之輩,若是你真的把他殺了,那八旗中這些有志進取之輩,還有外城那些讀書人,他們會怎么想?以后他們還會為了朝廷,竭誠獻策嗎?”

    “額娘,這些事兒子也都清楚,可如今英和犯下大錯,萬年吉地,或許就因為他如此之失,竟而再不能用,若是不能嚴懲英和,朕同樣沒法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啊?”道光依然不愿放過英和。

    “皇上,有件事你要清楚,萬年吉地的事再大,也是咱們愛新覺羅家的家事。”太后看道光神色仍在猶豫,也只得繼續(xù)勸道:“英和雖然是八旗出身,可他索綽絡(luò)一家六世卿貳,三世進士登科,在八旗之中,雖不是勛戚,也已是世代的大臣之家了。因家事而殺大臣,皇上,我擔心日后會有人說,皇上辦事是感情用事,不辨公私啊?”

    “這……”看起來,道光也已經(jīng)認識到,太后所言確實有理,只是礙于孝穆皇后這一重障礙,道光遲遲不能接受太后的建議。

    “皇上,太后娘娘,臣有一法,不知是否可行。”不想這時出言之人,卻是四名軍機大臣中排名最末的穆彰阿,只聽他向道光和太后言道:“皇上之念,無非是英中堂辦事之時,或有侵貪舞弊之過,若是英中堂確有此過,則無論他人望如何,皇上都不可能不將英中堂明正典刑。但如今英中堂家產(chǎn)尚未清點,刑部尚未議罪,其實還不到論死之時。所以臣以為,不如先將英中堂家產(chǎn)查抄,若是英中堂并無侵私之過,則無論刑部議罪如何,皇上都可以對英中堂網(wǎng)開一面,只是嚴懲之舉,也不應(yīng)當少了。如此,上可慰孝穆皇后在天之靈,下可安京外八旗士子之心,乃是兩全其美之策。”

    “那……就先讓刑部對英和議罪吧。”道光聽著穆彰阿之言,也知道既然有了太后求情,英和只要沒有貪污受賄之舉,便不至于也沒必要論死,其他遣戍、抄家的嚴懲,也足以警示世人,便即向太后及群臣道:“先將英和協(xié)辦大學士、九門提督之職一律褫奪,查抄英和家產(chǎn),之后先由刑部問罪,待刑部有了議覆,再做決定吧。”

    太后和幾名軍機大臣都清楚,這個辦法尚屬穩(wěn)妥,便即不再多言。很快,道光便即頒下上諭,將英和協(xié)辦大學士、九門提督之職一并革除,抄家拿問。協(xié)辦大學士由富俊接任,九門提督則交于宗室耆英接管。耆英是先前嘉慶朝大學士祿康之子,祿康雖受嘉慶貶謫,被發(fā)往盛京居住,耆英卻一直留在京中恩蔭補官,這時已得到擔任九門提督的資歷。

    只是耆英得了查抄英和府邸之令,卻也有些為難,英和在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擔任九門提督,已有整整十五年。五城步甲官兵,大半與英和相識,是以誰都不愿主動出手,查封英和家產(chǎn)。無奈之下,耆英只好硬著頭皮帶了一隊官兵,前往英和府上。可是到了英和府中,各人卻又吃了一驚,只見英和已然一襲布衣,端坐在正堂之前,而英和身邊,也已經(jīng)排下了數(shù)十個大箱子。

    “英……英大人,您這是……”看著英和府中情景,耆英也頓時吃了一驚。

    “耆英大人,我知道,步軍里面大多是我的舊部,若是由他們進府內(nèi)清點查抄我府中器物,他們或許不愿。所以我這里也為你們行個方便,我家中財產(chǎn)、古玩、用器,今日就都放在這里了,你等盡可上前清點,我家中其他地方是否還有遺漏,也勞煩你們再來看一看了,若是還有未及清點的家產(chǎn),你等直接告訴我,我讓下人們幫你們清理,這樣你們也便問心無愧了,如何啊?”看來,英和已經(jīng)得到了自己家產(chǎn)將被查抄的通知,便即主動封好家財,不勞耆英為此事多心。

    “這……多謝英大人無私之舉了!”耆英看著英和早有準備,雖然心中忐忑,卻也只得向下面官兵道:“各位,既然英大人已經(jīng)將家財封裝于此,那……大家便上前清點一番,若是英大人家中尚有余財,也要盡快提醒英大人才是!”下面官兵聽著耆英之語,雖說心中猶有不舍,卻也只好上前,將英和封起的箱子一一打開,清點起銀兩之數(shù)。

    “英大人,要么……您能不能先給我透個底,大人如今家產(chǎn),大概有多少啊?”耆英眼看下屬官兵正在分箱清查,一時尚不能顧及英和,便悄悄向他問道:“如今皇上那邊也已經(jīng)定下了賠補之法,聽說需要大人賠補的銀兩,還不少呢?”

    “這倒是多謝耆大人提醒了,家中私財,本就應(yīng)該上繳朝廷,是以我之前早有賬目,現(xiàn)銀四萬兩,玉器、古玩,其余家什也有一些,大概一萬多兩吧。若是皇上要我賠補,這些我都上繳了便是。”英和自知寶華峪一事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自己再難擺脫干系,便早已做好了賠償?shù)臏蕚洹?

    “可是……英大人,五萬兩不夠啊?”耆英看著英和,心中卻也為難,只好取了一張諭令出來,向英和道:“您看,戶部和工部議定以后,您這需要賠補的,是十萬兩啊?不過,下官還聽說,英大人家中田產(chǎn)卻是不少,要么……”

    “這位大人,您這是什么話?阿瑪監(jiān)修吉地失察,如今已經(jīng)盡封家財,居家待罪,可阿瑪既沒有貪賄之舉,也不曾有意徇私,為何說起家產(chǎn),還要再問我家田產(chǎn)啊?我索綽絡(luò)一家自從龍入關(guān),至今七世歷任要職,四世進士登科,家中有些田產(chǎn),不也是我們一家應(yīng)得的嗎?難道,皇上竟連我一家昔日的勛勞,也都要棄而不顧了嗎?”英和次子奎耀聽著耆英這般詢問,以為道光和耆英已經(jīng)將自己一家當成了昔日的和珅,竟要將家產(chǎn)全部抄沒,便向耆英質(zhì)問道。

    “奎耀公子,在下并無他意,在下也是為了英大人著想啊?”耆英連忙辯道。

    “好了,奎耀,毋須多言,既然皇上讓咱們陪十萬兩,家中田產(chǎn)變賣一半,總也能湊出五萬兩,把虧欠補齊了。這件事,歸根到底,還是我辦事有過啊,怎么能抱怨別人呢?”這時反倒是英和異常從容,竟自勸止了奎耀。說罷,英和也向耆英問道:“耆英大人,你們清點財產(chǎn),可有疏漏,若是數(shù)目與我所計無二,就把這些箱子都拿走吧,我也跟你們走一趟,到了刑部,我會把話說清楚的。”

    “多謝英大人,只是……那就恕在下失禮了。”耆英眼看英和如此模樣,反而有些過意不去,只好號令幾名親兵上前,帶著英和往刑部去了。

    很快,對于英和的處分便即下達,英和家產(chǎn)與自己上報之數(shù)相比,并無出入,英和也將家財盡數(shù)上繳,外加變賣田地,湊齊了十萬兩賠補用銀。刑部最初對英和議定論死,但并發(fā)現(xiàn)英和有貪賄舞弊之行,眼看英和確實僅為失察,道光也聽從太后之言,將英和減死一等,改為遣戍齊齊哈爾。

    英和在京為官數(shù)十年,門生故舊一向不少,可這次他獲罪遣戍,卻幾無一人再敢前來送別英和。這日英和出了東便門,準備東行黑龍江,卻只見到鄂木順額與阮常生二人,這時正站在東便門之下,看來還能為自己送別的,也就只有這兩個人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阳东县| 江津市| 咸宁市| 大英县| 青龙| 濮阳县| 洪雅县| 筠连县| 永川市| 四会市| 龙山县| 南乐县| 大冶市| 互助| 沧源| 昆明市| 云梦县| 彭水| 应城市| 读书| 石棉县| 兰溪市| 民勤县| 绥芬河市| 兰溪市| 甘德县| 桂东县| 惠安县| 三门峡市| 云南省| 七台河市| 高密市| 襄樊市| 临武县| 桑日县| 阳高县| 阿尔山市| 乳山市| 阳朔县|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