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阮元焦循訣別(下)-《督撫天下》
第(3/3)頁
次日,阮元便即拜別焦循,回到揚州,乘了自己所制“滄江紅”江船,一路南下回歸廣州,這“滄江紅”行船甚速,不過七日,阮元便即抵達南昌,十二月初,阮元終于回到廣州。
光陰匆匆而過,不覺間已是嘉慶二十五年初春,一年一度的縣試和府試這時也已經結束。這一日南海知縣閆掄閣帶了幾名出色童生,前來謁見阮元,而更令阮元欣喜的是,這些童生之中,果然有一位姓譚的年輕人。
“這位童生,你便是……譚瑩,我沒看錯吧?”阮元指著自己手中的童生名冊,向下面這個年輕人問道。仔細端詳之時,只覺這年輕人樣貌端方,雖然未及弱冠,卻比身旁其他童生穩重得多,阮元見了,卻也歡喜。
“回部堂話,學生確是南海譚瑩。”那個年輕人答道。
“哈哈,太好了,你年紀輕輕,詩作卻已頗有氣象,想來日后若得名師指點,加以歷練,可成大家。閆知縣,你這次做得也不錯啊?”阮元一邊對譚瑩大加贊賞,一邊卻也稱贊起閆掄閣來,閆掄閣聽得阮元稱贊,自也是如釋重負,連聲向阮元謝過。
“部堂大人,這……”只是阮元如此盛情,卻也讓譚瑩有些不安,想著總是不能過度結受阮元恩惠,譚瑩便也鼓起勇氣向阮元問道:“只是部堂大人,學生不過通過了府試,自忖詩作本也平平,卻不知部堂大人為何如此看重學生呢?先前閆縣令問起學生身世詩作,也是反復不已,比別人多花了不少工夫,可是……學生也不值得各位大人這樣看重啊?”
“這個嘛……”阮元自也清楚,自己之所以看重譚瑩,完全是因為純陽觀中譚瑩所題那首詩,可是這樣的事一旦說出來,只怕其他讀書人也會認為道觀題詩乃是幸進之舉,那樣對士子風氣也大有不利。便只對譚瑩道:“我見你詩作,確實勝于他人,這作詩之人我見得多了,能在你這個年紀作出這等佳作,難得啊。我從來看重你等年輕才俊,若是你日后能夠安心讀書進學,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功業啊?你們這些學生,這也就要到省城書院進學去了吧?若是你們有什么難為之處,就只管跟我說,有我能幫你們的地方,我一定盡力而為。”
“部堂大人,這是真的嗎?”不想阮元之言方出,譚瑩竟是大喜過望,便即對阮元說道:“部堂大人,學生們如今正有一件難為之事,學生幾個如今通過了府試,依例可以到省城幾個書院繼續讀書,可是……省城的四大書院,目前進學名額已經滿了,學生們如今卻是……卻是不知可以到哪里繼續求學了,還望部堂大人相助啊?”這時廣州雖有南海、番禺縣學和廣州府學,但一來這些官學名額不多,二來官學僅為備考生員之用,若是想繼續學習,加強對經術的了解,卻不如前往省城其他書院方便。
“書院……我記得這里省城書院不少啊,怎么,他們都不愿收留你們嗎?”阮元聽著譚瑩之請,卻也有些不解。
“部堂大人,眼下廣州府啊,確實有不少熱衷讀書求學的青年學生,他們……他們確是來得晚了一些啊?”這時倒是閆掄閣主動向阮元介紹道:“這廣州省城,如今名氣最大的書院有四個,分別是羊城、越華、粵秀和應元四大書院,其他還有文瀾書院,就要小一些了。雖說這些書院本也有不少學生,可他們的名額之限,都是幾十年前的舊例了,如今粵東好學之士日增,許多惠州、肇慶學生也都來省城書院學習,這名額自然就不夠用了。不瞞部堂大人,如今這幾日,下官也正為他們進學之事犯難呢。”
“是嗎,原來的書院不夠用了……”阮元聽著閆掄閣與譚瑩諸人之語,卻也漸漸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若是能再建一個書院出來,該有多好啊?話說回來,詁經精舍……”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宾|
左权县|
苍山县|
宁夏|
台山市|
湘潭县|
台安县|
色达县|
太保市|
新宾|
冷水江市|
沛县|
沙洋县|
额敏县|
监利县|
教育|
韶关市|
吉木乃县|
保德县|
汨罗市|
阿勒泰市|
应用必备|
玉田县|
昭觉县|
灵台县|
宝应县|
象州县|
凤冈县|
镇巴县|
普洱|
洛扎县|
仁化县|
双流县|
玛多县|
会宁县|
徐闻县|
安达市|
忻州市|
神农架林区|
阜新|
平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