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一章 江春遺信-《督撫天下》


    第(2/3)頁

    之前的圓明園復試,阮元已經應考完畢。這一日便駕了車,前往東華門,準備從東華門進入皇城,到保和殿參加會試。楊吉也想進一次皇城,看看東華門外的景色,便再一次承擔起為阮元駕車的工作。

    眼看馬車過了長安街、理藩院,再過幾條胡同,便是東華門外了。阮元自也屏息凝神,準備最后的一場考試。忽然,前面胡同中迎面過來一輛馬車,在大街處轉彎,似乎也是要去東華門的車輛。

    阮元聽得前面有馬車動靜,不由得掀開了簾子,想看看車外究竟是何人,正巧,對面馬車轉過彎后,車里人也揭開簾子,喜道:“伯元?”仔細端詳時,那人正是那彥成。

    阮元見是那彥成,也喜道:“繹堂,看你面色,今日這殿試,想來是不在話下了。小弟若得中進士,還望繹堂兄多加提攜才是。”

    那彥成道:“伯元,今日是你發揮的時日才對啊,我記得你會試的時候,只排在第二十八,可復試取了第十名,復試沒有四書文,想來伯元是長于策論之人,那今日這殿試,又有什么好擔心的?”

    阮元笑道:“繹堂兄,說起這策論,我見過胡兄汪兄練筆的文章,無論氣勢文采,內容意蘊,均遠勝于我,這策論考試,小弟也無他念想,只想著不要違了制,竟落個殿試不第就好。”

    那彥成也笑道:“伯元這就多慮了,這殿試規制,待你上了保和殿,自有人再提醒一遍。皇上設這殿試,本是為了求才,怎會刻意在規制上為難于你?后面大可放心,只要文筆平穩一些,這進士功名,不會少了你的。”

    楊吉也聽阮元說起過那彥成其人其事,這時聽他對考場制度同樣清楚無遺,也不禁有些好奇,問道:“這位相公,你可知道,若伯元通過了今天這場考試,后面又待如何?”

    那彥成自不猶豫,道:“殿試要重新排過名次,這次排名過后,前三名稱為進士及第,也就是俗語中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之后大概三分之一,賜進士出身,剩下的賜同進士出身。按伯元的文筆,進士及第難了些,但我覺得啊,取一個進士出身的功名,應該不在話下。”

    “那……這三種功名有什么不同之處呢?”楊吉又問。

    “若是進士及第,第一名直接授予六品修撰,第二三名授七品編修,就是正式的翰林院官員了。但二甲以下,還要再參加一次朝考,最后依復試、殿試、朝考三次的成績,選取其中最優之人,進入翰林院。若翰林院進不得,也可以到六部學習,若學習不得,便直接授予知縣,出京為官,歷年皆是如此。”

    “所以,翰林院是朝廷里面最厲害的地方了?”楊吉對這個問題一直很好奇。

    “伯元,你就是這樣和他說的嗎?”那彥成不禁啞然失笑,道:“這位朋友,翰林院和六部,各有所長。翰林掌管的是辭藻文章、編修典籍之事,譬如眼下皇上八旬萬壽臨近,翰林院正在編撰《萬壽盛典》,這便是翰林之事了。六部掌管的,是天下政務。只不過翰林院和皇上走得近些,更容易被提拔,六部不說別的,候補官員就有不少,想在六部升遷,所耗時日要長得多。”

    “那按你這樣說,翰林院不還是最厲害的地方嘛?”

    “這位朋友,翰林也好,六部也好,最后看的,還是實際才能。有些人做了翰林不假,可對部院事務一竅不通,到了致仕那天,也只是個翰林,得不到重用的。最后能被皇上重用的大臣,都要在六部里經歷過實務才行。當然,若是翰林做的好,被改官到六部,也是常事。”

    楊吉聽那彥成這樣一分析,對翰林六部的區別,也理解了不少,不禁暗自感嘆他熟諳朝中事務,道:“相公,伯元和我說過,你是那什么旗人,旗人不是都在茶館里遛鳥嗎?怎么你不僅有學問,朝廷的事,還能這樣清楚?”

    “是誰告訴你,旗人就要去遛鳥的啊?”那彥成聽著這樣毫無邏輯的話,又不覺笑了出來。

    “也沒什么,就是伯元說起你的時候,說你談吐不凡,必是旗人中的高門大族,我這不是好奇嘛,相公,您家中是……有做大官的人嗎?”

    “朋友,比起這個,我想,你現在該考慮的,是到哪里停車才好吧?”那彥成不禁打趣道。楊吉一聽,才發現左前方城門巍峨,眼看是東華門到了,這日前來的馬車,約有數十輛之多,想找個地方歇息,還真不容易。

    阮元見外面人多,也不愿麻煩楊吉,便小聲道:“這邊人多,我東西早已準備好了,后面自己過去便是。你若找不到地方,就先回去,申時到了,再回來接我就行。”楊吉也點點頭,先暫時停了一下,讓阮元走了下來,自己也就先回行館了。

    只見東華門前,已陸續集中了五六十人,阮元和那彥成自然也走了過去,跟在眾人身后。過得片刻,門內走出幾個鑾儀衛官員,問清考生姓名,便帶領諸考生,一路自東華門,至中左門而入紫禁城內。

    眼看皇城之中,紅墻金瓦,殿閣林立,氣宇莊嚴,阮元之前未見過皇宮,初見宮殿氣象如此,不由得暗自感慨。但想到此次是進宮應試,自然也不能耽擱,故而不敢放松腳步。

    過了中左門,上了白玉臺階,便是保和殿了,殿上座椅,此時一應齊備,光祿寺官員問了會試名次,依單、雙號列隊進殿,阮元會試位列第二十八名,故而在保和殿西首。

    這日乾隆在圓明園駐蹕,故而保和殿中只有主試大臣及大學士。殿上早已準備好鼓樂之屬,到了辰時,三聲鞭響,音樂畢作。四位大學士自殿內捧出試題,禮部自有官員,在前接了題紙。

    看那四位大學士時,其中一位年已七旬,須發皆白,但眉眼之間,自有一股英武之氣,身著四團龍補服,當是首席大學士阿桂。又一人須發也已花白,但蒼老憔悴之態,早已密布,按年齡算,應是漢臣之首嵇璜。又一人灰髯低垂,神色清雅,看著過了六旬,氣度卻不輸少年,阮元在揚州時還略有些印象,知道這就是自己座師,身兼軍機大臣的王杰了。

    最后尚有一位,相貌俊秀,神色雍容,雙眸精湛,眼看是個精明強干之人。頜下胡須,略有數寸,但與前三位大學士不同,這人年紀不過四旬上下,須發自也都是黑色,袍服也非尋常大學士的一品仙鶴補服,而是兩團方蟒。阮元在揚州江府,自也見過,知道這便是眼下乾隆身邊最得寵的大臣和珅,因上一年林爽文之役平定,他已升了忠襄伯爵。

    只是阿桂在殿上與眾人寒暄過了,便不知何故,竟離了場。其他三名大學士將試卷交由禮部官員后,禮部官員便逐漸走下,將試卷發放給各位貢士。貢士們再拜行禮,方才到原來的座位上就坐。阮元這時,才緩緩打開試卷,只見這一年的殿試題目乃是:

    制曰:朕寅承天佑。撫馭寰區。五十有四年。稽諸往牒。自三代以下所未有。用致海內小康。尉候廣遠。集家慶于五代。祝豐歲于三登。虔荷昊蒼眷賚者獨厚。子于父母不敢言報。惟是朝夕乾惕。日慎一日。仰體仁覆之心。布德于眾兆民。由小康而臻上理。集思廣益。冀于實政有裨。多士通經致用。葄史適宜。敦習尚以徵材。修浚防以溥利。妙損益以鑒古。講肄有素。其佇予咨詢焉。

    經旨奧衍。章句其顯也。易備四德者七卦。爻無卦名者五卦。言數者二十七卦。吉居一耳。有六爻皆吉者。有五爻皆吉者。是可僂指之。舜典、他籍所引。或以為唐書。或以為夏書。言仁、言性、言誠、言學、何以皆始商書。洪范有考定文。其可從歟。詩三百十一篇。名見禮及左傳者凡幾。十五國風。或謂斟酌序次。或謂以兩相比。語出何氏。春秋最重書王冠于正月二月三月者可計也。有闕一時者。有闕二時者。有無月有日者。有有日無事者可詳也。考工記不合周制者何官。中溜、投壺、遷廟、釁廟可補儀禮否。夏小正、周書時訓、可代月令否。縷晰言之。將徵所學。

    史家屬詞比事。出于春秋。互文尤關考證。班固之書。半資司馬。其或因或改。異同得失。至為繁頤。南北史合宋齊梁陳魏北齊周隋之書。亦有短長。綴譜系。劃時代。何者為優。新舊唐書。今武英殿始合刻并存。修者謂事增而文減。論者或軒煦而輊祁。孰為定論。薛居五代史。佚之數百年。近始輯成。其視歐陽修五代史記。孰以事勝。孰以法勝。至若表羅古今。志補前代。漢末群牧。錯見國志。典午載記。間入魏書。其參互論斷。以為定衡焉。

    士為四民之倡。朝廷登選。所以備任使。更以厚風俗也。鄉舉里選之典古矣。九品中正。流弊更甚。以文取士。自唐至今循之。其中糊名、易書、搜索之禁。分路、分額、分卷、分經之法。累代史志。言之詳矣。然漢世已有私改漆書文字之譏。八義假手。一聯巡乞。場屋丑之。至郁輪袍、綠衣吏、而掃地矣。上請之說。通榜之議。其何取焉。今制四子書以正其嵞。五經以博其趣。八韻以覘其才。五策以徵其實。立法善矣。士宜何如端醇淬礪。以副予文治乎。禹謨六府。箕疇五行。皆先曰水。除其害。所以溥其利。西北之渠。川蜀之堰。自豫以下之堤。沿江沿海之塘。其大勢也。昔人謂禹貢無堤防字。然而地徙流合。人眾土辟。若釃、若鬟、其何以鳩民而奠之。若夫陶莊之河。引溜北趨。窖金之洲。排江東注。海塘之筑。一勞永逸。要未嘗非疏瀹與堤防并用。朕數十年臨視圖指。不惜數千萬帑金。以為閭閻計。大都平成矣。其或隨宜善守。尚有未盡。又偏隅井邑、畎澮溝洫之利。自田間來者。亦有可指陳歟。

    說命以師古攸聞。周文以監代稱盛。重古制也。然鑒古必取宜今。有可因。有不可泥。古有邊防。今日無邊防。幅員廣矣。其誠無邊防乎。古有馬政。今日無馬政。孳貢蕃矣。其誠無馬政乎。古辟雍。今亦辟雍立之郊外則已迂。古養老。今亦養老。三老五更、袒割醬饋則已褻。今韶樂猶古。無取樂章之沿。今耤田猶古。無取勞酒之璅。古美命官交讓。仿以為京察自陳則偽也。古取經筵講學。責以為成就君德則誨也。朕久道慎修。思躋淳邃。而酌古準今。屏華崇實。具有微權。其有能知古知今。以會其通者。可推廣陳之歟。凡茲五事者。蘊諸心為經史之實學。施諸政為教養之良規。見諸事為古今之善制。沐浴涵泳。服我作人之化者。端心聲。祛臆說。實著于篇。服將親采焉。

    殿試題目,共有一千三百余字,自需要貢士一一斟酌,阮元把試題前后看了數次,有了思路,方下筆作答。題紙足以書寫數千字,故而也不著急,只將制策所問,一一點明。

    眼看太陽西移,已是申正時分,殿上貢士,已相繼完卷。阮元仍在從容應答,直至酉時將近,方才將一篇試卷寫滿,眼看殿中尚有數人未能完卷,也不在意,交了試卷之后,阮元的十二年科舉之路,才終于畫上了句號。

    殿試閱卷,要整整三日,阮元便在家中等候,而就在此時,江春的信也已經經由快馬,送到了乾隆的身邊。

    殿試試卷評議,需有大臣讀卷,之后再由皇帝與主持殿試的大臣共同商議,排列名次。這一年讀卷官員之一,便是和珅,待第三日上,讀卷之事已畢,只待商議最后的排名,便備好車馬,準備前往宮內。忽然劉全匆匆趕來,似有要事。

    和珅見他神色匆忙,也揮了揮手,示意他只說重點。劉全道:“老爺,宮里的呼什圖傳來消息,說揚州總商江春,似有子侄之輩,在今年取錄進士之中。”呼什圖是乾隆身邊內監,頗能親近乾隆,故而和珅為了打探宮中情報,已將他收買為自己心腹。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市| 青海省| 衡东县| 汤阴县| 高陵县| 阳城县| 南丹县| 通辽市| 安仁县| 巴南区| 曲靖市| 长武县| 乃东县| 互助| 灵寿县| 广平县| 灵石县| 龙陵县| 灵台县| 敖汉旗| 苏尼特左旗| 江陵县| 石渠县| 凤山市| 三都| 奈曼旗| 泾源县| 饶平县| 江山市| 吉林省| 孙吴县| 盱眙县| 伊宁县| 鲁山县| 巴林左旗| 玉溪市| 肃南| 东海县| 壶关县| 扶绥县|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