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他父親司馬防雖然不是內閣丞相,但卻是身居高位的內閣大臣,為京兆尹,執掌大漢京畿之地。 而且當今朝中權勢最大的曹丞相,就是他父親當初扶持起來的。 所以,他父親有資格參加內閣的重要會議,每次回來后也常常與他談論一些并非機要的事情,培養他的決策能力。 可以說,他對大漢籌備西進之事十分熟悉,并且也做了推演,早有自己的想法。 和其他同屆考生相比,這次的策問無疑是給他送分的。 但沒想到,他竟然只是第三名的探花。 司馬懿想不明白,這個此前毫不知名的諸葛亮,還有什么龐統,成績竟然都能在他之上! 會試之前,他在父親那里聽過諸葛亮的名字,說是曹丞相要找的人,但當時并未在意。 “也不知他的西進之策如何?”司馬懿陷入沉思,經過短暫的吃驚和失落之后,他又恢復了平靜。 不知過了多久,他父親司馬防領著曹丞相府上的陳群過來了。 “父親,長文兄。”司馬懿起身行禮,陳群雖比他年長一些,但卻是同輩。 陳群笑著說:“仲達,恭喜了。” 司馬懿面色平靜,只說了兩字:“多謝。” 陳群知道他是這個性子,也不驚訝,又笑道:“上次丞相請你去做事,你忙于科舉未去,如今科舉成績出來了,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 對了,丞相對你寫得西進之策,可是大為贊賞。” 司馬懿沒再拒絕,點頭同意了。 一旁的司馬防并未說話,臉上卻露出了一些笑容。 知子莫若父,他最清楚自己兒子的本事,司馬仲達有丞相之才也。 …… 科舉之后,位列一二三甲的進士就有資格入仕做官了。 他們可以聽從朝廷的調用命令,也可以自己選擇為朝中哪一派做事。 但除了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大多數進士都是聽從調令,而非自己選擇。 這邊,司馬懿得到了曹丞相的調令。 那邊,諸葛亮的門前也來了一位貴客,上次未得相見的劉丞相,再次登門。 而龐統已經趕去孫丞相府上了,只留諸葛亮一人。 同福酒樓知道諸葛亮中了狀元,已經將他安排到了最好的別墅小院中。 此刻,諸葛亮看見小院門外的劉備和徐庶,連忙行禮:“亮見過劉丞相。” 劉備看見眼前這個頭戴綸巾、面如冠玉的青年,頓時驚為天人,又翻手取出一壺好酒,笑贊道:“孔明,今日狀元及第,當飲酒慶賀也。” 諸葛亮欣然同意,與劉備在院中相對而坐,徐庶則笑著離開。 一杯酒下肚之后,劉備直接道:“孔明的西進之策,甚得我心,如今大漢西進在即,我獨缺一位謀主,不知孔明可愿為我出謀劃策,為大漢建功立業?” 諸葛亮起身行禮,鄭重道:“亮本為布衣,卻得丞相器之,自當效死命也。” 隨后二人一問一答,遍數大漢諸事,及西進之事。 后世有人為此事著書,稱之為“同福酒樓院中對”。 又過三日,大漢內閣召開擴大會議,劉備帶上了諸葛亮。 這讓關羽和張飛十分不爽,因為這幾日他們的大哥與這個剛來的小生十分親密,同吃同住同睡,根本分不開,現在竟然還要帶去內閣參加會議? 什么身份,不就是新科狀元嗎?也能跟他們一樣? 劉備見兩個弟弟的神情,就知道他們在想什么,笑著解釋道:“我得孔明,如魚得水也,希望伱們不要再說什么了。” 關羽和張飛這才明白諸葛亮在大哥心中的地位,不再多言。 諸葛亮在一旁面帶笑容的看著,并不在意兩人的看法,因為地位和尊重都要憑實力才能獲得。 況且關羽和張飛二人本就是當朝排名前五的猛將,皆為武道天人,自有一身傲氣。 …… 話分兩頭,且說龐統到了孫堅府上,先是魯肅聽說龐統來了,忙去迎接。 龐統的叔叔龐德公是荊州名士,在蜀地和江東皆有大名聲,所以魯肅早就知道了龐統的才學,更知其有鳳雛之名。 如今龐統考中了榜眼,便說明鳳雛之名不假。 魯肅為龐統的選擇感到高興,連忙帶著他去見孫堅。 路上,他們遇到了孫權。 魯肅笑著引薦:“這位是丞相的二公子。” 龐統行禮道:“見過二公子。” 魯肅又連忙向孫權介紹了龐統的身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