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今晚的會面,并未達到厲元朗的預期。 明顯感覺到,金勝和季天侯與他有了疏遠。 不是關系變壞,而是地位差異產生的距離感。 縱然厲元朗一再強調,可季天侯說半句留半句,金勝也強不到哪里去,恭敬的態度刻在骨子里,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原計劃,厲元朗明天還打算和甘平、西吳、戴鼎和烏瑪四個縣的老同事、老朋友見面敘舊。 可一想金勝、季天侯都變了,其他人更得變。 索性,讓楊自謙打電話通知,取消聚會,明日啟程飛回楚中。 陸臨松去世后,他在京城和楚中的房產,全部上交。 白晴早就在楚中購買一處住宅,占地面積雖不及原來那么大,但院子里有亭臺樓閣,假山水池,清一色仿古建筑,非常氣派。 厲元朗對于這個地方非常不滿意,他認為,以前白晴陪著岳父,不住在自己身邊情有可原。 現在是時候一家生活在一起,享受天倫了。 勸說白晴好幾次,讓她帶著清清、厲玄搬到襄安居住。 反正九歲的清清和七歲的厲玄正在讀小學,換學校不影響學業。 再說,襄安的教學質量不比楚中差。 省委副書記的子女,終究會有好的安排,徐萬東出面協調,都不用厲元朗夫婦操心。 讓白晴攜兒女來襄安團聚,厲元朗還有兩層深意。 第一個,他怕白晴待在楚中,睹物思人,難以走出喪父的陰影。 第二個,離開鄭海欣和其他兩個兒子,互不影響各自生活,就不能產生矛盾。 何況,作為省委領導,家屬總不在身邊,終究不是個事兒。 白晴豈能猜不出厲元朗心里的小九九,思來想去,終于點頭同意。 厲元朗居住的八號樓,樓上樓下二百多平米,別說他們一家四口,就是再來四個人,照樣不擁擠。 搬家事情不用厲元朗白晴管,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全權負責。 至于兩個孩子轉學問題,徐萬東很快聯系妥當,就讀于紅英小學。 其前身曾經命名為寧平省委子弟小學,后改名為紅英小學。 一聽這名字,自然知道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氛圍全是一流。 因為學生大都是省委領導子女,師資力量雄厚,環境等各方面無與倫比,在襄安市所有小學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 在白晴忙碌于搬家和安頓的時候,厲元朗專門抽出時間,去看望鄭海欣和兩個兒子。 走進別墅里,鄭海欣快步迎上前來,歉意說:“擔心你忙,你岳父去世一直沒給你打電話,你沒生氣吧。” 厲元朗明白,鄭海欣不打電話要比打電話好。 白晴五十歲了,正處在女人更年期,多疑善猜忌。 盡量減少和厲元朗的聯系,刻意保持距離,免得惹來不必要的麻煩,給厲元朗添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