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兩座犄角城關,按著攻伐之論,其中一座被圍,另外一座,便會起兵馳援。主公只需要,繼續(xù)用圍點打援的辦法,圍一城,打另一城的援軍。” “當然,此計很兇險。這二城里,各有兩萬人。而主公此次的征伐之軍,只有五萬人,兵力不威,若是被守軍看破,只需要死守,等涼州援軍一來,主公則大敗。” 樊魯萬人,竇通一萬五,衛(wèi)豐有五千輕騎,而徐牧,則坐鎮(zhèn)兩萬人。當然,這個數(shù)字的話,要除開柴宗和晁義的領軍,另外,還有在蜀州山巒里的平蠻營。 五萬人,即是正面攻打的大軍。余下者,不到時候,皆不能暴露。 “情報里說,這二城的守軍,皆是涼州軍功擢升的悍將。即便是圍點打援,主公也需要快速選取一城,打下優(yōu)勢。讓城里的守軍,覺得破城在即,以狼煙通告友軍馳援。” 賈周的這句話,在情在理。若不然,哪怕你圍了城,別人沒驚沒怕的,喊什么援軍。 所以,肯定要有一場硬仗。硬仗打下優(yōu)勢之后,其中一城覺得無法固守,便會請來援軍。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次的二城之戰(zhàn),是要搶在整個涼州大軍的馳援之前。 雖然說先前的時候,已經(jīng)沿途蕭清探子,但入了涼州邊境,徐牧并不覺得,還能繼續(xù)瞞住司馬修和董文。奇襲,無非是打一個敵人情報延遲的時間差。 “一座溫狼城,一座廬城,這二城擇一,文龍可有建議?” 賈周點著手指,落在地圖左邊,“主公,可選廬城。” 實際上,徐牧在看過地圖之后,二城擇一的話,也是會選廬城。 “廬城周圍,有一大片的石林地,是溫狼城援軍的必經(jīng)之所,可作埋伏之地。再者,廬城的風沙要烈一些,若是碰到起霧,城里的守軍,只怕越發(fā)看不清我軍的圍勢。” 出蜀之后,約莫是將入冬,這時候的天氣,總有一層化不開的霧霾,籠罩著蜀人的行軍長伍,數(shù)日有余。 “我與文龍意見一致。”徐牧目光凌厲,抬起頭看向馬車之外,霧籠籠的天色,“圍廬城而攻,打溫狼城的援軍!” 賈周點頭,“再過一日,我蜀州大軍,便該到?jīng)鲋葸吘沉恕?zhàn)略已經(jīng)定下,主公須早作準備。另外,涼州那邊,應該也會知道我蜀州伐涼了。” “但主公無需擔心,知道歸知道,涼州的大軍,如今為了應對扶尋部落的事情,調(diào)了許多去玉門關方向,即便有心回援,也需要一番整合。” “這等千載難逢的機會,主公若是能破掉二城!我蜀人伐涼,便算有了第一個橋頭堡。另外,為了鼓舞將士征伐的士氣,我建議主公,立即發(fā)一封討賊檄文。” “討賊檄文?” 在上次打暮云州的時候,這手段也用過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