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桂月下旬,一場濕漉的秋雨過后,蜀州的稻米,終于迎來了收割。 最歡喜的,莫過于農人。顧不得身子累乏,白日割稻,夜晚便聚在谷堆旁邊,架起了篝火堆子,飲著烈酒放聲高呼。 其間,徐牧出城兩次,加入到秋收的喜悅之中,把酒高歌,與民同樂。農忙之中,關于萊州人方濡稱帝的隱憂,仿佛一下子要淡去。 “文龍,入了幾倉?” “主公,不若先猜一下?”賈周拿著卷宗,語氣高興。 “五百倉?” 一倉要填滿的話,約莫要五百石的糧食。折合成后世的話來說,即是三十噸左右。 “主公,這如何可能,蜀中乃是天府之地,再加上主公一直在振興農桑。” 徐牧咽了口唾液。在糧草方面,他是不敢和常大爺比的,據說常大爺那邊的糧草,若是全倒入紀江,能筑起一座高高的糧島。 “主公,約一千二百倉!” “一千二百倉!”徐牧臉色驚喜。兩千倉,即有差不多六十萬石的糧草。這六十萬石的稻米入庫,足夠蜀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免受糧草不足的問題。 “這還是主公下調了稻稅,等到明年,按照主公定下的增畝制,再加上南林郡的開荒,至少還能再加上一千倉。” “雖然說,還比不得渝州王,但已經很不錯了。至今日起,我蜀州十四郡的百姓,甚至是暮云州那邊,再無饑災之苦。” 徐牧徹底松了口氣。 不僅是稻米豐收,在以后的行軍征伐,他甚至有了便攜罐頭的想法,鐵石不足,那便用竹筒試著密封,將軍糧的配備完美化。 “恭喜主公。”賈和也臉色歡喜,“積糧鑄器,我等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文龍,尚有不足。”徐牧并沒有興奮過頭。實話說,入庫的六十萬石的糧草,若是十萬大軍出峪關,也同樣支撐不了三個月的時間。 當然,在平和時期,足夠養民養士了。 在明年之后,他會開始繼續挑選上好稻種,學后世的法子,試著一季兩稻。當然,這其中的關鍵,需要他不斷培育改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