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連著四五日,徐牧都留在虞城,著手虞城內外的情報。 越處理,便越發地明白,在這段時間,東方敬所面對的困難。不僅是兵力不足,還有滄州的步步威脅。那位新月關的寧武,并非是泛泛之輩,死守滄州邊境,頗有陳忠的穩重之風。 “伯烈可有建議?”放下卷宗,徐牧抬起頭。 油盞的亮堂之下,映照著主屬兩人的愁云。 “主公,破新月關不大可能,便依著先前所議,以左師仁為棋子,將子落到棋盤再講。我估摸著,左師仁很快便要到了。” 徐牧點頭。 黃道充的回信,說左師仁已經答應入暮云州,不日將趕到江岸,商議結盟事宜。 在場的徐牧和東方敬,都沒有提出什么“趁機殺左師仁”。左師仁的東陵三州,若是出現問題,隔著還遠,得益的永遠不是蜀州,而是滄州,或者袁松那邊。 說不上唇亡齒寒,但西蜀和東陵,終歸有一層看似合作共贏的關系。 “伯烈,有無辦法征募兵丁?” 東方敬沉思了番,“這個問題,我深思已久。主公也當明白,要募兵,便需糧草與軍餉。這對于流民而言,無疑是最有吸引力的。但蜀州未到秋收,這些不作念想。” 連年征戰,西蜀糧倉空虛。再者,若是開什么空頭支票,以拉壯丁的惡舉,進行強募的話,只怕會留下很大的禍根。 這條路,并不是徐牧想要的。沒有西蜀百姓的扶持,他卵都不是。 “為今之計,主公只有一個法子。” “什么法子?” 東方敬沉默了番,提筆在案臺的宣紙上,認認真真地寫了一個“借”字。 “伯烈,此字何解。” 雖然隱隱猜了出來,但徐牧更希望,能從東方敬的嘴里,聽出更好的闡述。 “一為借糧。向內城的渝州王借,只需要有糧,主公便可募兵。” “不妥。常四郎尚在河北,內城的世家,勢必會多番阻撓,來來去去,等借到涼,都開始秋收了。” “主公分析無錯,這確實是下策。”東方敬點頭,并沒有因為徐牧的話,有半分的意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