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涼州西面邊境,過了玉門關,便是通往西域諸國的方向。偶有通商,但隨著紀朝國力的衰弱,已經百多年的時間,沒有西域使臣朝賀,先前的都護府,以及開個十余個通商互市,也一度荒蕪下來。 無了侵擾,繁衍在玉門關一帶的羌人,仿若棘草瘋長,占據更多肥美的綠洲之地,這二三十年的時間,一個個的羌人小部落,迅速躋身成為大部落。 涼州有遠見之士,曾上諫朝堂,言“羌人之患,恐勝于北狄”,但朝堂不事,唯有曾經的老涼州王董滕,分兵駐守邊境,抵擋羌人入關。 輪到董文做涼州王,這拒敵的政策,已然是變革了。 “借羌兵破蜀”,便是董文和司馬修的既定戰略之一。 “昔年,高祖尚且敢借蠻兵,主公欲成大事,可效之。” 董文笑著同意了。 幾日的時間過去,一支三萬人的羌兵,騎著戰馬揮著彎刀,呼嘯著奔入玉門關。 “涼州大興,當以風云之志,席卷天下。吾,涼王董文,愿領浩浩大軍,與諸位共生死,殺出一個太平盛世,萬族融融!” 立在城頭上,董文意氣風發,繼而抬手,指去蜀州的方向。 “我涼州大軍的下一個目標,便在南地蜀州!” “天下皆反,我涼人將出帝王!” 只等董文說完。 城關之下,無數的涼州輕騎,槍盾,以及呼嘯而至的西羌人,皆是揮著武器,放聲長吼。 …… 涼人兵犯的消息,傳遍了蜀州每個角落。 多的是各種百姓,或徒步,或牛車,送來了為數不多的糧食,自愿入伍當作民夫。 一個個的士卒,在成都城前操戟披甲,整裝待發。 李大碗哭哭啼啼的,要幫徐牧系上袍甲,約莫是不熟悉,到最后,還是大著肚子的姜采薇,紅著眼睛,一線一索地系上。 “莫哭,很快回來。”陽光下,徐牧露出笑容。 “你也知曉,我時常要拼命。這世道便是如此,做東家時,富人狗吏欺我,我成了蜀王,依然有勢大的人來欺我。” “但他們都輸了。我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我徐牧,便是亂世的長槍,我長槍所去,便敢殺出一條血路。” 轉過身,徐牧臉色凝沉。 在他的身后哦,李大碗的哭聲,以及姜采薇的啜泣,都跟著響了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