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孟嘗君田文的大名,別說齊國,就是放眼七國境內,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程度。 因此,外界眾人的熱議,大多都是圍繞在葉風這個外人的身上,既好奇他有何底氣,敢與孟嘗君田文對戰,同時也期待著一場勢均力敵的大戰! 荀子將決斗的場地,選擇在了臨淄城內的廣場之上。 也是為了方便,讓全體齊國百姓,共同見證這一戰,角逐出新的齊王。 如此一來,落敗的一方,也能夠心服口服,免得日后再后悔。 同時,荀子又以稷下學宮祭酒的身份,讓各地起兵的義軍們,放緩行程,或干脆退兵,等此戰過后,決出新的齊王,齊國將重回正軌,不起兵戈。 各地的義軍,也紛紛響應,愿意配合。 但唯有管仲的一支隊伍,繼續向臨淄趕來,并向荀子表明態度,要為齊王、為姜氏而戰,絕不承認田氏代齊這個結果——哪怕最終孟嘗君田文勝出,也絕不承認他這諸侯王的身份! 荀子念其忠勇,也沒再過多干涉,任憑行動——反正以他的進軍速度,來到臨淄城,都是明天的事了。 明天的事,明天再說! 而今天,就要決出一個勝負! 很快,雙方就位。 在廣場的中央,以巨石組成了一個高聳的擂臺,約莫一個足球場一般的大小。 城內的百姓,紛紛趕來看熱鬧。 同時趕來的,還有田氏一族的門客、家丁們,來為他們的主公捧場。 而現場的秩序,由稷下學宮全體成員,共同承擔,倒也不怕現場的混亂。 決斗的裁判,由發起者荀子擔任。 首先,荀子登臺。 向民眾們解釋了這一場大戰的來龍去脈。 齊國的百姓們聽后,心悅誠服,并感激荀子的這個安排,令百姓免于戰亂。 一場決斗,就能平息一場內亂,幾乎是將內亂的成本,壓縮至最低,傷亡也幾乎是忽略不計。 “不愧是當世大儒!” “善!” 眾人紛紛對荀子喝彩。 一時間,這一場內亂,看似主角是姜氏和田氏的紛爭,但現場卻讓稷下學宮,以及身為學宮祭酒的荀子,賺得名利雙收。 這也是荀子,希望看到的結果。 “那么接下來……” 隨即,荀子又宣布,讓雙方登場,準備比斗。 在萬眾矚目之下,孟嘗君田文,登場了! 雖然已人近中年,但田文一舉一動,盡顯梟雄的本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