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與此同時,在楚國國內,楚萬應正為長興郡的事情,而憂心忡忡。
作為皇叔,他肩負著監國的重任,對于長興郡的災情,他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然而,當他看過地方的奏疏后,卻發現事情并不像表面那么簡單。
奏疏中,長興郡的官員們,詳細匯報了他們的救災措施和進展,以及面臨的種種困難。
楚萬應可以看出,他們并非不作為,相反,他們已經盡力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因此,對于霍顯舉計劃中提出的嚴懲官員,尤其是將三大官員處以極刑的建議,楚萬應感到于心不忍。
他深知,治理國家,不能僅憑一腔熱血和嚴厲的法令,更需要理解和同情。
長興郡的官員們也是人,他們也有家庭和親人,他們也在為救災而日夜奔波。
若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就將他們一棍子打死,未免太過殘忍和不公。
然而,楚萬應也知道,他不能違背楚贏的命令。
作為臣子,他必須執行皇帝的決策。
因此,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不知該如何是好。
就在楚萬應猶豫不決之際,霍顯舉的飛鷹傳書到了。
楚萬應接過傳書,仔細閱讀,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出一個決定,一個既能體現皇帝意志,又能兼顧實際情況的決定。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楚萬應決定召開一次緊急會議,邀請朝廷重臣,和地方官員共同商討救災事宜。
在會議上,他詳細闡述了長興郡的災情,和官員們的努力,以及霍顯舉的計劃。
他強調,嚴懲官員是必要的,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區分,不能一概而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