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也正是因為勸說的人是李承乾,李恪也不放心,這位爺后面干出的事情也十分嚇人。 “二弟,我們是手足兄弟,就怕父皇聽了別人的誣告,害得你沒一個好下場?!? “正是因為是手足兄弟,還有當今皇帝的兩個兒子,所以我更不能認了這莫名其妙的罪名,我自然還有應對的辦法,請皇兄放心,沒事我就合眼了,昨晚喝了不少花酒?!? 李恪瞇眼后,李承乾就走了,這是故意做了一個局,看看后面的事態發展,在皇宮里誰也不能信,尤其表現得過于反常的。 雖然都是李世民的兒子,可李恪是別人生的兒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都是長孫皇后生的,小時候不懂事才能玩到一塊去,長大后利益多了、人情味就淡了。 認罪只會讓李世民心生厭惡,加上這段時間里,長孫皇后也不停給蜀王撐腰,漸漸比較偏心了,所以跟皇位相關的人,幾乎都是可能陷害李恪的人,長孫無忌的嫌疑反而小了許多。 不是狐貍暗中使壞,難道是他? 帶著惴惴不安一步步走向了皇庭所在,盡管強征的罪名很小,但自己真的一點也不打算做壞事,朝堂多的是那些會算計的人,當前還是要先從這場莫名其妙的官司抽身。 李世民看起來很是憔悴,身為大唐第二位皇帝,國家的重擔自然讓人十分疲憊,好不容易借著微服私訪的名義外出,后宮和朝堂燃了火星子,為了避免它火燒連營,所以必須親自提審李恪的案件。 所有流程都走了一遍,許昌平復述了別人教他說的話,真的是滴水不漏,勢要把自己的恩人往死路上趕,看來對方是給了許多的好處。 “這事情好像與案件無關吧?” 長孫無忌插嘴了,許昌平則是滿臉冒冷汗,李恪不是被動挨打的,在青樓里面住著,是因為歷城的情報,通過往來的內應傳達。 一個浮浪子弟的形象,可以減少了一些監視,竟然有人在賬目說事,那就‘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宰相大人還真是良善,如果這個人是一個富商之子,或者本身能賺錢養活自己,那也無可厚非,偏偏他是一個吃喝等死的小人、賤狗一只。” 當著皇帝面前罵人,這還是開國以來第一次的壯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