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夏原吉應承之后,隨即就是迅速行動了起來,首先就是刊印,當時代走向大明,經過大宋時代的技術大爆炸,此刻印刷的技術無疑極為完善和先進了。 不僅僅有著更為精美的雕版印刷,還有著更為先進的活字印刷。 為了控制成本,夏原吉直接采取了活字印刷,一本本的書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當中就刊印了數十萬冊出來,這些書籍開始通過官府運送到了整個全國各地。 同時一條驚人的信息也隨即傳入了整個全國各地。 信息很簡單,那就是陛下覺得科舉為國選才,需要經實致用,不能空談,決定今年科舉進行變革,所選考題不再從四書五經之中選擇,而是從新的教材之中抉擇。 消息一出,整個大明瞬間炸鍋了。 首先就是中央,一名名儒家官員迅速要覲見朱棣。 然而朱棣連見都不見。 甚至直接頒布的圣旨。 圣旨內容很簡單,不僅僅是確定的問題,更是有了一條驚人的消息,那就是通過童子試,一旦成為秀才就能夠授予從九品的教諭之職。 這一下子不僅僅官員炸鍋了,整個天下所有士子都不由炸了。 秀才,別稱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見于《管子·小匡》。漢以來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到了明朝時期,秀才成了官方稱呼為“生員”之人的別稱。 最初秀才的身份并不差,到處都缺人,考上個秀才,再不濟也能成為當地跟官府打交道的鄉紳。 然而伴隨著天下逐漸穩定了近半個世紀,秀才的數量已經與日俱增了,早已不如當初金貴了。 此刻秀才竟然可以直接任命為從九品的教諭之職,單單這一點足以讓人炸鍋了。 至于學什么,它似乎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 至少在這一刻沒有那么重要了。 畢竟這是永樂時期,可不是主艦頑固的明朝中后期。 在這個明朝早期的時代,皇帝的意志就是一切的意志。 特別當丞相廢除之后,文官集團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本事與皇帝的意志對抗。 別說改個科舉了,就算廢個科舉,都不可能有著人能夠改變什么。 在這一種情況下,朱棣的政令迅速就是通行了下去。 同時大量的課本也開始流傳向了整個大明。 以官方的體量,第一個月印刷的數量就超過了數十萬冊,而當時間走入第二個月之時這樣的數量無疑翻了一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