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孩子......你說他......” 李愛藝本來還是用旁邊的筆挑開朱嬸遞過來的畫紙,小心翼翼地探看的,后來看到從垃圾桶撿出來的畫紙也沒那么臟,而且畫作上的內容她也比較感興趣,才放下矜持,捏著蘭花指,攤開它們,慢慢地翻看。 朱嬸撿的這幾張畫紙,畫的內容各不相同。 頭一張是一個男人后面背著包、前面掛著包,還彎腰熱心地給一個年紀略大的女人用保溫壺倒水。感覺就像是兒子或者女婿,在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一個老人。 李愛藝對這張畫的興趣不大,很快就翻了過去。 但下一張就比較有趣,是一個polo衫的男人在商場里,拉著一個打扮漂亮的小女孩來回轉圈! 雖然背景的畫面很雜亂,一個高個子的男孩,還有兩個柜臺后的服務員都在看著他們,但李愛藝還是把目光投向了這對父女,覺得里面父愛滿滿,像極了昨天坐在地板上陪著小慕斯畫畫的楊逸。 最后一張是教室的場景,一群學生坐在前面,一群家長坐在后面,前景畫成了比較虛的樣子,后面給孩子鼓掌、轉頭跟其他人開心對視的母親畫得比較實。 李愛藝對這樣的場景也不覺得陌生,不就像是她以前給李夢菲開家長會時候的畫面嗎? 女兒從小就很優秀,她總是被老師當眾表揚的那個,所以李愛藝很能體會得到畫中母親內心的驕傲。 這些畫的主題是什么? 李愛藝其實沒辦法聯想得出來。 僅憑朱嬸撿到的這三張廢稿,李愛藝也很難倒推出《隱秘的角落》的劇情。 甚至,李愛藝都覺得楊逸畫的并不是什么故事,而是他對生活的觀察和記錄。 在公園里照顧著老人的年輕人、在商場里逗著女兒的父親、在教室里....... 教室這個場景有點奇怪,他怎么能跑得進中學的教室里去觀察別人開家長會的一舉一動? 不過,李愛藝并沒有在這個疑惑上過多地深究。 她的感慨,都放在了楊逸對生活、對家庭的渴望上面——這是她自己基于對楊逸家庭背景了解下做出的解讀。 “太太,你說楊先生是不是還挺喜歡小孩子的?” 朱嬸看見李愛藝的表情都柔和了下來,她便小聲地問道。 “嗯,應該是,你看他畫這個父親和女兒的畫,多生動,小姑娘嘰嘰喳喳地在腿邊跑來跑去,不也是挺幸福的一件事嗎?” 李愛藝最喜歡的就是第二張。 “有個小孩在家里也好,昨天那個小慕斯一來家里,整個家里都變得熱鬧起來,太太你笑的也是比以前多。” 朱嬸察言觀色,盡說一些讓李愛藝喜歡聽的話。 “朱嬸,我覺得有點奇怪哎。你看這兩張畫,這里、那里畫錯了,丟了還沒關系,這張畫畫得好好的,怎么也丟掉了?” 李愛藝看得很仔細,第一張和第三張廢稿都有明顯的瑕疵,畫得不好,有被丟棄的理由。 但這一張畫父親和女兒的,李愛藝覺得畫得很好啊,父愛的主題,能引起別人的共鳴,怎么也被揉成一團丟進垃圾桶了? 只是,她不清楚,楊逸之所以把第二張視作廢稿,是因為他把朱永平和朱晶晶畫得太清晰了! 畫清晰有什么問題? 這個位面的人又不知道另一個位面的事,就算楊逸將張頌文老師的樣貌畫出來,也不至于有人能辨認出他吧? 當然不是這個原因。 主要還是鏡頭語言的需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