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有成功,是因為缺少好的作品,好的機會? 楊逸以前也會這么覺得。 但現在他不這么想了。 一方面,是因為用了張頌文老師的演員體驗卡,楊逸對演戲和演技都有了全新的認知,“真切”地體會到了自己和好的演員的差距。 就像他以前在北影聽老師經常提的那一句“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一樣,演配角又如何,演配角一樣能演得出彩,演得出神入化! 有了好演技,何愁沒有好機會,沒有演主角的機會呢? 娛樂圈很黑很臟是不錯,但也是有一些好的導演、好的演員、好的作品在堅持拍好戲,像張頌文老師那樣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演戲,本來也是他的夢想??!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有了平行時空的地球上的海量文學、影視資源庫,再也不缺好的作品。 或許機會這個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沒有資本的扶持,一個小演員演技再好,也確實要熬很久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但別人拍電影、拍電視劇不帶他玩,他可以自己拍嘛! 那么多好的作品,還用愁在自己的這個世界里砸不出一點水花嗎? ...... “你要自己拍電影?真的假的?” “逸哥,你消失了大半年,就是在憋這樣一個大招?。俊? “想法很牛逼,但拍電影哪有那么容易?說拍就能拍?” 一個星期后,十里河的一座立交橋的橋墩下,五個男人正圍著一張小方桌吃燒烤。 簡易的塑料椅,露天的泥土地,彌漫的煙火氣,這家燒烤攤看起來就跟城管隨時都會冒出來抓走的走鬼商販一樣。 但端上桌的烤串是真的好吃,老板是維族的,據說來自ks,撒滿孜然的烤羊排、烤脆骨,外焦里嫩,香氣四溢,吃起來特別有西域的風味! 最靈魂的吃法還是馕包肉——拿一張烤得金黃酥脆的馕餅,幾根烤得油脂吱哇冒泡的羊肉串搭上去,大手合起馕餅,簽子往外一抽。 這熱乎乎的烤馕餅包裹著肥瘦相間的烤羊肉,大開大合地吃起來,更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粗獷、蒼茫的感覺! 不過現在他們沒在吃馕包肉,因為要聊拍戲的事,大家都是握著長簽子擼串,拿著一次性杯喝酒。 跟楊逸一塊吃飯的四個男人都是演員。 準確的來說,他們都是像楊逸一樣,浮浮沉沉多年,依舊沒有混出名氣的“老”演員。 這個“老”是相對的。 五個人中,年紀最大的像葉富明,1978年生的,今年四十五歲,孩子都八歲了! 楊逸今年三十一歲,但他還不是最年輕的,剛才叫他“逸哥”的廖春生比他小兩歲。 二十九歲也不年輕了,離三十只有一步之遙! 都說三十而立,可他們三、四十歲的年紀都還沒在這個圈子里立起自己的名字,別說外人怎么看,他們自己都覺得這些年混得很失敗。 所以,張嘉俊拉這個群的時候,還特意給他們的群起了一個名字,叫“失意者聯盟”。 是失意,不是失敗! 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失意是不得志,結果不如意。 失敗卻是更為消極的認輸,承認了自己的結果。 自封為失意者,是因為他們還有心氣,還不愿意認輸,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演員夢。 能走到一起,成為很要好的朋友,也是因為他們都差不多,不愿意隨波逐流,成為名利的工具。好好演戲,癡迷于演技,未來成為一直都有戲演的老戲骨,才是他們的終極夢想! 葉富明就是他們之中最鮮明的代表。 嚴格意義上,老葉不算什么“失意者”。因為年輕的時候,葉富明就演過主角,而且憑借那部敏感題材的文藝片拿過獎。 但葉富明是一個很軸的人,他很挑劇本,早年拍文藝片居多,還經常在國內被禁,以至于在普通觀眾之間沒什么人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