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單純以學習的效率而言,直面這等“意”,便是直指其中三昧,直面了“智慧”本身,不過這樣做也有壞處,那便是這“意”強橫、直接!
若是尋常人無有修持到了應許之境界,就已經(jīng)接觸了這樣的“意”,或會化作旁人,成為了止會張嘴的“傀儡”,也有可能會直接破碎了佛性,頃刻之間,化作“厲詭”。
可是對于陸峰來說,這其中之“意”,卻是無上之寶藏!可以幫助陸峰再度領略加固自己的“不動心”和“出離心”。
他已然在“密法域”,算得上是大僧侶了。
在阿布曲州,便是有數(shù)的大僧侶,放在“吉德爾草原”之上,亦是可以坐鎮(zhèn)一個廟子,護佑得諸多部落的大僧侶。
雖然陸峰無可得知——亦無人告訴陸峰,若是要成就“第三階次第”的佛爺,須得有甚么“心”出來。
不過如此推算下來,左右心中其實也有了猜測。
莫不過于“菩提心”,“不二慧”。
一則是“正覺”,一則是“徹底智慧”。
到了這個階段,便是說是可修行到了諸多部派的密續(xù)最后。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說證得了“正覺”,就到了“無前無后”的地步,尋常僧人不必擔心自己一到了“第三階次第”便會“即身成佛”,就算是修持到了這個境界,還是會有退轉(zhuǎn)的可能,還須得再往上,成為菩薩乘之中的某一地,方才可止住退轉(zhuǎn)。所以在整個修行的過程之中,修行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無一步有可以喘息的空間。
同樣的,陸峰若是要按照自己所想,往上修行,可能須得修行的資糧,包括了后續(xù)的密續(xù)壁畫,典籍,佛像,密咒,上師等等,這些資糧,缺一不可。
畢竟無管是“菩提心”——亦就是三繆三菩提,也即是眾生皆可生起來的這“菩提心”,還是說其余的心。
想要發(fā)出這“菩提心”,雖不是難如登天的事情,可是真的要做到“菩提心”,真的將其當做和其余的“佛心”等價之情形,那之后的情況,何止是一個“難”字可以形容的。
若是陸峰的猜測為真,那他便能得知,為甚么這“第三階次第僧侶”可以稱之為佛爺,且數(shù)量如此稀少了。
止這個“菩提心”,就能阻攔了不知道多少人,當然,這些亦都是陸峰的猜測,若是陸峰的“猜測”,出現(xiàn)了錯漏,亦未可知。
此刻,陸峰的手撫摸著手邊的“寶塔”,感受到了其中的“生死輪回”之意之后,在他的背后,金光扭曲之間,陸峰所修持的“地藏王菩薩密咒”徐徐而出,形成了一個“咒印”,生在了陸峰的身后。
而同樣的,在他“法性”澆灌之下,以此咒印為核心,逐漸變化而出了一尊菩薩的真形。
在這“菩薩”真形出現(xiàn)之后,周圍的這些“意”,似有了附著之點,逐漸落在了他的身上。
陸峰不說話。
也無有阻止周圍這些“意”的附著。
他止緩緩捻動著手中的念珠,感覺周圍的諸般萬物,仿佛都在此刻活了一般。
他對于“出離”,對于“生死”的理解,再深了一層!
宛若是層層浮屠,陸峰逐級而上,他不知道這浮屠塔的最高點在何處,但是他知道這一層一層往上,便是有一層一層往上的快樂。
旋即他更是自己坐下,背后的“金光”越發(fā)的興盛。
當然,這些理應是和去尋找“大蓮花座呼圖克圖”無有甚么太大的關系,就算是“命定魔”攔路,繞開了便是,可是陸峰既然上山了,卻不須得立刻下山,應此時下山和等會兒下山,其實無有區(qū)別。
此山上的時間,和別處的時間,亦有大不相同之處!
陸峰坐在這里,都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就如此的坐下,穩(wěn)穩(wěn)當當之后,在他的身上,忽而的籠罩了一片“死氣”!這“死氣”,卻又和“厲詭氣息”并無相同,在“班智達上師執(zhí)念魔”的幫助之下,為了證得“出離心”,陸峰感受過這樣的“生死輪回”。
可是這一次,陸峰又在上一次的感受之中,再多了一層感悟!
陸峰應這個“達上師”的身份,得到的“佛光”,在此刻開始如同是澆筑的黃金一樣,緩緩的落了下來,在陸峰的背后,形成了一尊“菩薩”,這一次,可是連咒印,都不見得了!
不過想要形成一尊“完整的菩薩”,卻無可在瞬息之間完成。
陸峰在上山的時候,好不容易積攢的一些“家底”,在此刻,忽而的開始燃燒起來,“人皮古卷”之中留下來的“智慧資糧“,此刻宛若是大火連綿,頃刻之間,一把煉化!
——這還無是在進行最后的“大圓滿法”修行!
這止是在參悟了這忽而來的“生死”兩個字。
在苦海之中,尋得一線“智慧”之所在。
僅此而已。
就如此,便已經(jīng)須得耗糜如此之多,難以想象之后想要修行“大圓滿”,還須得多少“智慧資糧”,方才能夠!
不過亦是在這個時候。
和陸峰一起上山的“持顱骨者”,他終于尋得了自己想要之地。
他所在的地方,極其荒涼,不過也算是一片平地,但是卻有人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