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福嫂子連忙道謝,內心里感到十分感動。 閨女的親爺爺親奶奶一看見她們就罵她們是喪門星,哪怕是趕了她們出來看見她們也都是惡語相向。 倒是家里這堂叔堂嬸對她們三人照顧有加,讓她很是感激。 以后若是日子過好了,她一定不會忘記這些人對她們的大恩大德的。 ...... 鎮學招收的啟蒙孩子年齡放得較寬。 十二歲以下,六歲以上。 好些私塾蒙學都不收十歲以上的孩子的。 但鄉村窮困,讀書之人很少,好些孩子即便是超過了十歲也接觸不到那些學識和書本,所以趙義廉和洛夜闌商議后,并定了了這么一條規矩。 除了這些蒙學的孩子,好些都是學過了蒙學的,也都考上了童生以及秀才的學子也是慕名而來,言明想要進入這里讀書。 另外,也有幾個老夫子親自前來想要在鎮學教書,趙義廉自是十分開心的,便從中又留下了三名學識品行都很不錯的夫子,而司晉安也是被趙義廉邀請做了鎮學山長。 也就三五日的時間,這鎮學里就傳出來了朗朗的讀書聲,惹得在附近地里做活兒的村民們干活兒都是更加起勁了。 真好,他們的孩子也能讀起書了。 有了鎮學,他們以后走出去腰板兒都能挺直許多了。 至于孩子們的吃飯問題,洛輕姝則是從村里找了五名婦人與王老夫人一起,給留宿的孩子們解決吃飯問題。 兩個學堂的孩子們加起來共有著近百人,留宿的就占一大半兒。 像是方家幾個以及其他幾個村子離家遠的孩子都是選擇在這邊留宿,一個人每個月便是一兩銀子的束脩。 至于洛天漠幾人,那可是開心得差點蹦起來。 府城那邊雖然也是極好,但搬到村頭這邊上私塾可讓他們開心得差點蹦起來。 太好了! 每日里回家還能幫家里干點活兒,不會像是在府城那邊那么無聊了。 第(2/3)頁